美元的貶值戰略沒那么簡單 |
怪。 在美國重歸實體經濟戰略實施的時下,美元可以保持穩定或象征性走軟,但絕不會持續走強。這種保持穩定并非是美聯儲有意所為,如今各國政府正在實施各種混亂、盲目的經濟復蘇戰略,其相同的一點是,都或多或少的從貨幣市場入手。像印度,在通脹水平保持在7%以上,盧比貶值預期加劇的情況下,依然選擇了降息。英國央行被認為是比較穩健的一個成熟的貨幣管理機構,但從其擴大定量寬松規模的態度來看,也不可能在2013年逆勢緊縮。 日元和歐元之間的博弈才剛剛開始,由于這兩個貨幣的單邊趨勢和外匯交易市場對其兩者的投機日趨形成規模,更多的資金不會選擇停留在美元市場,這也會壓低美元的匯市交易需求,有助于穩定和壓低美元匯率。我這一觀點在數據方面也得到了驗證,全球第三大外匯交易商巴克萊銀行(BarclaysBank)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日元兌歐元的單日交易量達到紀錄新高,所有貨幣交易量總額也達到1年來高點;而美元的交易量下滑明顯。 美聯儲既要保證在美國經濟數據向好的情況下市場不至于過分看漲美元,更要在維持寬松規模和刺激力度的情況下,不能過多的傳達美聯儲的寬松預期。這種分寸的把握彰顯了美聯儲的尷尬處境,也就是在不得不維持寬松的情況下,而又不得不時刻準備著表示其貨幣政策的靈活性。 從中長期來看,美元進入了一個偏穩定的下降周期,這一周期伴隨著的是大宗商品市場的階段性強勢,以及全球其他經濟體在貨幣政策方面的混戰。 美元在結算和實體市場的擴張需要全球貿易市場的不斷擴大,目前來看,一旦大宗商品市場萎靡不振,有助于控制全球的通脹,但無助于美元的擴張。在全球能源市場、貴金屬市場、工業金屬和礦產市場、糧食市場,美國只有保證美元在這類市場上有絕對的結算功能,全球各國才能堅定的將美元做為儲備貨幣,這也是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不會持續走低的重要原因所在。 此前印度等國家為了遏制美元外匯儲備的流失,毫不猶豫的提高黃金進口關稅。更多的國家也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的辦法干預美元外匯方面的損失。足以見得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并無發生改變的跡象。 美元走勢的背后是美國高度的戰略規劃,以及強大的執行力。市場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目前推行的重返亞洲戰略和重歸實體經濟戰略需要美元如何配合;美元會以什么方式參與到這兩大計劃當中,從而如何影響全球經濟以及金融市場;尤其是如何影響到大宗商品、股票、債券等投資市場的價格。要知道美國債券市場的利率已經出現了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