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貶值戰略沒那么簡單 |
站在國際市場磅礴高速的歷史艦頭,縱觀全球經濟的戰略和博弈,諸多散戶投資者就像搖曳在茫茫大海上的片片小舟,雖然數量眾多,卻經不起任何風浪。 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后,全球的經濟戰略出現了更多的應急機制。這種應急機制主要體現在央行對管理主權信用貨幣職能的靈活運用,以及無條件般的保護國內金融機構,并保證其經濟領域供血系統的效率和穩定性。它使得整個金融市場并沒有完整的時間來思考這種應對機制帶來的大規模負面效應。 2009年12月,三大評級機構接連下調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風險浮出水面,也預示著歐債危機爆發。事實上歐元區債務問題就像美國次貸危機一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面對歐債危機的沖擊,各國除了討論其歷史原因和解決方法,更多的是互相指責和站在本國的角度,加緊其金融領域的監管和經濟方面的刺激。 美國作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債務金融超級大國,其應對各類危機的手段并沒有其他先進模式可以借鑒。歐債危機在美國精英人士看來,只是全球債務經濟當中必然出現的問題,而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只是給全球諸如歐債問題等的爆發開了個頭。 就在歐債危機爆發的同時,美國已決心調整戰略、改變自己。而這一改變注定將影響全球。 2009年7月,希拉里在東盟地區論壇上高調提出,美國將重返亞洲,一系列新政策將后續推進。美國正式進入了重返亞洲戰略。 2009年11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今后美國經濟要轉向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即出口推動型增長和制造業增長。奧巴馬還提到,在貿易方面,美國必須打破限制貿易政策,并呼吁采取更平衡的貿易政策。美國正式從戰略方面提出重歸實體經濟、重振制造業。 可以明顯的看出,美國在歐債危機爆發的同時,進行了兩大戰略調整,一個是重返亞洲戰略,一個是重歸實體經濟的戰略。這兩個戰略的背景是:美國金融市場及虛擬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越來越高,美國赤字加劇,華爾街主導的金融泡沫所制造的債務杠桿風險并未降低;在貿易和國際經濟秩序方面,美國認為中國制造及中國經濟的擴張和影響力對美國的實體經濟在解決就業方面帶來了較大壓力。當時美國失業率高居10%。 在推動這兩大戰略之后,全球經濟格局出現了明顯變化。 其中值得關注的有三個方面: 1.為了推動華爾街監管法案的實施,美國爆發了規?涨暗恼碱I華爾街運動,這一運動的最終結果就是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史上最嚴厲的華爾街監管法案順利推進,最終獲批。 2.在希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