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本決策者面臨挑戰,因為史無前例的刺激措施在消費和出口領域成效并不顯著,而通脹也處于危險的低位。日本央行 (BOJ)在周二結束貨幣政策例會上是否會在4月新財年到來之前采取行動,從而應對消費稅上調所產生的經濟負面影響?這是當前市場人士關注的重點。如果央行繼續選擇按兵不動,則日元將迎來短線利好。
關注亞歐宏觀數據洞悉全球經濟狀況
與此同時,投資者本周還將密切關注歐洲和亞洲的工業生產數據,從中了解全球經濟在年初時的真實情況。
中國決策層尋求重新平衡本國經濟,讓消費支出在帶動經濟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而年初以來的惡劣天氣則讓美國的多數數據失真。在此之際,人們期望能更清楚地了解經濟狀況。
繼民間調查報告顯示全球服務業活動呈上升趨勢之際,全球各地投資者與決策者將把目光轉向歐元區、英國、日本和中國的工業生產數據。
由于國內外需求疲弱,中國的1月工業增加值可能進一步放緩,低于去年12月時的9.7%。
媒體調查預計,經濟學家預計將于周四發布的中國1月工業增加值將放緩至9.5%,但仍然強勁且未顯現出政策制定者尋求的調整效果。
對于中國2月貿易數據表現不佳的原因,渣打銀行的David Mann表示,“……1月飆升是因為大家搶在春節前出口。”
德國本周也將公布貿易數據。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James Knightley表示,“去年德國出口受到部份新興經濟體需求低迷的拖累。新興市場的問題持續,加上美國寒冷天氣的影響,可能使德國出口的疲勢延續時間較預期更長。”
向亞洲和其他地區不斷擴大的全球消費者群體出售更多商品,或許正為其所需。但只要歐元區失業率維持在高位,地區消費者支出就不大可能強勁反彈。
最新媒體調查顯示,歐元區1月工業產出預計將穩健反彈,12月為下降0.7%。
Markit采購經理人指數上月升至逾兩年半最高水準,這可能有助于解釋歐洲央行在3月會議上決定維持政策不變、并暗示要靜觀形勢發展的理由。
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似乎排除了采取中庸舉措的可能性,暗示其不是按兵不動,就是會在經濟前景惡化時采取大膽政策舉措。新的一周,一些歐洲央行決策者發表的講話,或許會提供進一步指引。
視美國數據是否繼續為QE退出保駕護航
在美國方面,2月就業增長好于預估,貨幣政策路線更加確定。
美聯儲官員高層上周表示,只有美國經濟前景嚴重惡化,才會促使美聯儲改變其每月將購債規模削減100億美元的計劃。
亞特蘭大聯儲主席洛克哈特(D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