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持續下跌嚴重挫傷了參與者的熱情。在一個大眾財富觀念覺醒的時代,黃金市場所具備的投資普適性和長達12年的黃金牛市現狀催生了人們的投資熱情,而暴跌則激發了這種欲望。第三,從眾心理作用下的黃金搶購。投資市場的從眾效應是客觀存在的,大眾普適度越高的投資品種,從眾效應就越明顯,不少黃金現貨市場所有產品被掃空且投資者不問價格,不論質量,不管品種的蜂擁行為其實就是典型的從眾行為。
記者:上述現狀是否會持續?2013年黃金需求將會出現何種態勢?
江明德:上述行為具有不可持續性,從眾行為的特征是爆發性強而持續性弱。此輪購金熱潮是因為黃金價格的短期大幅下跌所引發,當市場價格出現明顯反彈后,消費者的熱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弱化,理性的程度會有所提高。
從2013年全年看,國內黃金消費再創新高應該沒什么問題,但由于這次的搶購會影響到一部分人以后的消費需求,因此年內實物黃金的消費旺季可能會受到影響,但不排除黃金價格繼續探底后的購金熱潮再起。
還要指出的是,由于黃金期貨夜盤年內的推出,國內黃金衍生品的交易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判斷黃金熊市的指標并不成立
記者:索羅斯稱黃金已不再是安全的避風港,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江明德:國際投資大師是否購買某種資產完全取決于其對該資產在特定時期所處位置的判斷。比如巴菲特在今年股東大會期間接受電視采訪時就說過,黃金“即使跌倒1000美元/盎司,甚至是800美元,我也不會買入”,因為黃金除了看以外沒有什么用處。其實巴菲特本身在上個世紀未就做過白銀投資,從5美元左右開始買入一直持有到2006年以15美元左右賣出,而買入賣出的原因在于“供需是否均衡”。因此作為國內投資者來說,關鍵不在于聽別人說什么而是要看個人投資目的是什么。
我始終認為,黃金因具有貨幣屬性而成為紙幣信用的保障。作為紙幣資產信用的避險資產,實物黃金在任何時候均可以作為家庭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就如同國人買房作為固定資產一樣。從國際貨幣體系角度分析,全球債務危機的不可逆導致紙幣信用依然處于一個不安全的狀況下。在紙幣信用社會,隨著紙幣與衡量紙幣價值的“錨”的不斷脫離和各類因素導致紙幣信用的不斷降低,維護紙幣價值為衡量標準的財富安全成為現代投資者關注的重點。而黃金儲備本質上是維護本國紙幣信用的抵押物,從這個角度講,黃金還是一個很好的安全的避風港。當然,我們不可能回到金本位的貨幣體系,黃金也不可能作為日常的支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