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拉開期市創新發展序幕 |
發布日期:12-04-24 15:38:3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上海金融報 作者:李茜 |
價點的期現交割。” 從2007年以來,國家針對東北地區的規劃,都提到了大商所。大商所副總經理朱麗紅也在本次論壇上表示,大商所的創新步伐,會以服務東北經濟振興整合區域優勢為依托,完善新品種、新工具和新系統的建設。“東北是全國最大的糧食主產區,也是老工業基地,并且農業資源、林業資源、礦業資源都非常豐富。大商所未來落實國家的有關要求和規劃的實施,都會依托地區的優勢來開發新產品。產品應該是為產業服務、地區服務的一個依托。”朱麗紅說。 “中金所目前只上市了滬深300股指期貨,但中金所的產品線包括證券類、利率類和匯率類的衍生產品,所以在這三類產品上我們都是在積極突破。”中金所副總經理胡政表示,為保證股指期貨的平穩起步,中金所在監管方面和為市場提供服務方面,采取比較謹慎的態度。“作為一個公司制的交易所,中金所也希望借助更具活力的制度,在創新發展方面走在前面,為股東做一些嘗試。接下來我們會更加努力地服務市場,讓一些監管措施更加符合市場實際需求,在制度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使它能夠更好地為市場發展服務。”胡政說。 而即將推出白銀期貨的上海期貨交易所也并沒有對此感到滿足,也正在醞釀一系列的創新舉措。上期所副總經理褚玦海近期表示,上期所正在積極研究國際性交易平臺。 2007年以來,上期所實施的注冊品牌國際化、保稅交割等制度已經在為市場的進一步國際化打下基礎。褚玦海表示,目前上期所正在積極研究國際性的交易平臺。“我們首先要跟境外交易所進行制度、管理規范、人員業務國際性等方面的對接,發現我們的優勢,利用積累的經驗,發揮我們的長處,同時尋找短板,包括在成本、效率等方面如何適應全球化。”褚玦海認為,打通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鏈條,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同樣需要期貨公司和分析師們有國際化視野。 與往年一年只上一個新品種的低調態度不同,今年國內各大期貨交易所顯得“底氣十足”,究其原因,來自于監管層對期市創新的重新推動。 在金融危機之后,證監會對于期貨市場的各項創新舉措曾經有過一段“猶豫期”,這也使得很多原本計劃上市的新品種被暫時擱置,不過隨著國內資本市場改革進程的加速,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已經發生大的轉變。 “今年我國的期貨市場和行業的創新,將有近十類”,且“今年我們的創新步伐,將會非常的快”。證監會期貨二部副主任馮博在“第六屆中國期貨分析師大會”上透露了今年政策研究中正加快醞釀的七項創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