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拉開期市創新發展序幕 |
發布日期:12-04-24 15:38:3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上海金融報 作者:李茜 |
國內沒有白銀期貨交易。公司的白銀期貨保值操作只能通過COMEX和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進行。而國家在外匯額度方面的管理則直接導致公司的境外白銀保值在數量上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差距,并受到限制和束縛。一旦出現極端行情,由于外匯額度不夠,境外保值容易發生資金不足的情況。而國內白銀期貨的推出,將為企業在國內保值打通渠道,創造條件,提供平臺。” 同時,張劍輝指出,白銀遠期雖可在上海黃金交易所進行F+D交易,但延期手續費繁瑣,給企業的交倉銷售帶來較大困難。白銀期貨的推出將提高企業套保資金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上海期貨交易所白銀期貨的推出將實實在在解決企業交割難的問題。 “由于近年國內白銀消費的迅速增長,加之商務部逐漸取消白銀出口退稅政策,我們公司已將銷售重心逐步從國外向國內轉移。”張劍輝介紹,以云南銅業為例,2007年7月1日,中國白銀出口退稅由13%下調至5%。下調之前,公司基本白銀產品幾乎100%出口國外,下調至5%后,基本上出口下降到年產量的70%—80%。2008年8月1日取消出口退稅,公司白銀產品出口比例更是下降至年產量的50%以下,2011年則進一步下降至20%左右。“雖然在國內銷售的價格更高,但一旦銀價進入高價區域或遇到阻力位,國內下游接貨量就比較少。但國際市場由于有LBMA和COMEX等成熟的白銀期貨交易,因此無論在何種價位,國外買家均可接貨。而公司此時選擇出口卻增加了交易成本。國內白銀期貨的推出,為公司利用國內期貨實現高價位保值,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此前,部分白銀生產企業無法進行境外保值,而國內沒有相關渠道,被迫選擇黃金作為白銀套保的替代物。但黃金與白銀比值波動較大,品種價差給企業保值帶來二次風險。未來白銀期貨的推出可使這部分企業徹底擺脫這種困境,這對推動國內銀企發展十分關鍵。 正是考慮到白銀期貨中企業保值的需求,此次合約設計中,對于套期保值交易的便利性作出了諸多創新。 海通期貨投資咨詢部分析師陶金峰表示,在上期所公布的《上海期貨交易所風險控制管理辦法》修訂草案中,白銀期貨合約持倉量變化時的交易保證金收取標準,簡化為3個檔次,與鉛期貨設計相似,但是最高保證金比例12%時,其持倉限制顯著提高至60萬手,有利于白銀產業資金參與套保和套利等操作,也有利于白銀普通個人和機構投機者參與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在保證金制度設計上,白銀期貨合約上市運行不同階段的交易保證金收取標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