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媽”迥異買金路 |
銷藏陷阱 2013年,美國鑄幣局共售出85.65萬盎司美國鷹金幣,較2012年75.3萬盎司上升13.7%,創(chuàng)出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美國鷹銀幣銷量為4267.5萬盎司,較2012年3370萬盎司上升26.6%。當地市場參與者將美國鑄幣局數據視作個人投資者金銀需求的指標。 James Wemyss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美國電視上和電臺中充斥著購買黃金的廣告,有些非常具有煽動性,部分投資者經不住廣告轟炸,會通過電視或電臺廣告購買黃金產品。” 但這種渠道有很多陷阱,Martz女士就有著慘痛的教訓。她通過電視廣告購買實物黃金后,想要賣出的時候金幣價值大幅縮水。 道明證券分析師Bart Melek認為,金幣投資者趨向于中小投資者,他們將黃金視為應對金融動蕩的保險(放心保),這些投資者會持有金幣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短期回報和收益變動對他們沒有任何壓力。金價下跌后,使投資者看到了機會,他們得以用同樣的預算資金購買更多金幣。 此外,與中國不同的是,在美國商店里,24K足金飾品并不多,大多數的黃金飾品成色都在18K以下,其中9K、14K的黃金飾品非常流行,美國人對黃金首飾的純度要求不高,而是對款式要求更高。 集幣愛好更顯著 雖然銷售數據大幅上升,但美國人卻沒有感受到熱火朝天的購金熱情。 “在美國,投資實物黃金的人依然非常少。”在一家全球知名的行業(yè)雜志任職的Mac Sullivan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她身邊,幾乎沒有朋友擁有實物黃金。 “我接觸金銀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的祖父去世后,當我回到弗吉尼亞州老家的時候,看到祖父留給我一些金、銀幣,其中有一枚1902年的鷹金幣,我上eBay網站查詢后了解到,這枚金幣現在的價值已經比當時翻了100倍。”Mac說。 但是Mac認為,她的祖父并不是一個投資者,購買金、銀幣只是他的一大收藏愛好。在美國,集幣愛好者可以從二手貨市場或者集幣集郵商店淘到喜歡的錢幣。 黃金實物投資在美國并不流行,主要是因為美國金融投資產品繁多,有很多投資方式可供選擇,另一方面黃金雖然保值優(yōu)勢明顯,但收益偏低。 “如果非要進行實物黃金投資的話,美國人會選擇投資金條。”Mac說。 金幣力弱難托市 蔣舒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全球黃金走勢主要都看美國,而美國投資者本身對黃金價格較為敏感。” 2013年,黃金價格暴跌28%,巴克萊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黃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持倉累計外流874噸,是2012年初持倉量的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