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媽”迥異買金路 |
烈下跌,而中國大媽購買黃金的心卻沒有絲毫動搖呢? 章楓萍告訴記者:“家里最大的投資是商鋪,在幾年前,房地產市場景氣的時候這項投資收益非常好,但這兩年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地產市場每況愈下,商鋪已經租不出高價,只能降價出租,收益大不如前。所以就想要尋找更多投資渠道,多元化配置資產。不過,我對股票等市場不熟悉,就不參與,只分散了一部分資金去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另一部分就拿來購買黃金,拿到實物后就覺得安心了。黃金是能代代相傳的,10年后、20年后,即使紙幣不值錢了,但黃金實物還是在的,而且是有較高保值價值的。”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資金運營中心貴金屬資深分析師蔣舒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中國大媽在黃金價格下跌過程中,依然不斷買入黃金有其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是受限于投資渠道較少,2013年股債雙殺,市場低迷,此外房地產市場受宏觀調控影響收益顯著下降。另一方面,中國黃金市場化比較晚,近十年來需求不斷上升。在發達國家黃金市場上,一般金價上漲則黃金首飾需求下降,金價下跌則黃金首飾需求上升,中國市場則不同,不論金價漲跌,黃金需求一直穩步增長,可見實物金需求有其釋放過程,對價格不太敏感。” 解套可能性小 蔣舒表示:“雖然多數大媽購金不為投機,但也有少數大媽有投機需求,并在2013年上半年誤入實物黃金市場,而這些大媽想要在2014年完全解套的可能性比較小。” 今年一二月份,受國內春節長假帶動黃金消費影響,金價可能短線走高。不過,黃金的走勢更多受到投資需求而非實物需求影響。而投資需求要看美國市場政策,影響黃金走勢的因素有很多,但美元走強將是2014年利空金價的最大因素,因為2014年是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年。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中國投資者應該適度配置黃金,而金價下跌之后是一個平衡配置的好機會。 上海黃金交易所副總經理宋玨勤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全球基金配置黃金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我們認為,中國老百姓對黃金資產配置的比例應該在5%至10%。” 美國大媽:購金并不流行 事實上,在“中國大媽”大出風頭之前,反應迅速的“美國大媽”捷足先登,在黃金市場大肆掃貨。 宋鈺勤指出,中國媒體的有關說法不準確,去年率先掀起搶金高潮的國家并非中國。2013年4月17日,黃金價格暴跌,而美國金、銀幣幾乎銷售一空,脫銷后由于供應鏈跟不上,美國鑄幣局宣布暫停銷售。當天,正是美國消費者掀起了搶購黃金潮。 廣告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