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元旦引發的購金熱潮沒能阻擋金價下跌的步伐。國際金價仍然一路走低,紐約黃金期價1月15日以每盎司1238.3美元黯然收盤,相較一年前跌幅近三成。隨著中國新春佳節的來臨,黃金市場能否在2014年初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作為黃金市場的生力軍,“中國大媽”又該如何“接招”?“美國大媽”、“印度大媽”能否與“中國大媽”一起,戰勝華爾街金融大鱷?
雖然黃金“熊著臉”走進2014年,但是這撲不滅“大媽”們對黃金的熱情。
2013年國際金價“跌跌不休”,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主力合約報價計算,國際金價2013年累計下跌28%,是2000年以來首次按年下跌,結束了黃金12年的牛市,并創下32年來最大年度跌幅。
但有趣的是,各國“大媽”撐起了黃金實物需求。中國在去年替代印度,成為全球黃金第一大消費國,“中國大媽”甚至因為搶購黃金而全球聞名。
為何金價越跌,全球“大媽”買興越高?那些在市場高位購入黃金的“大媽”后悔了嗎?“大媽”消費能否撐起2014年的黃金價格?
中國大媽:不怕套,套不怕
由于在2013年掀起搶金狂潮,“中國大媽”可謂是聞名遐邇。
隨著春節臨近,“中國大媽”章楓萍最近忙里偷閑,算了算2013年的投資得失,其中較大的一筆投資為2013年4月底,56歲的章楓萍與姐妹三人在浙江嘉善搶購了黃金300克,共耗資約10萬元。2013年4月18日,老鳳祥(600612,股吧)掛牌基礎金價顯示,千足金每克379元。而2014年1月15日,老鳳祥官網顯示,上海地區銀樓飾品金價千足金價格為每克318元。黃金首飾價格在近9個月時間內下跌16%。
章楓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浙江嘉善地區的金店沒有上海那么有名氣,這里的金店黃金價格普遍要比上海每克便宜50元左右,但金價下跌的程度卻差不多,我去年4月購入的黃金也已跌價15%。”
有意繼續購金
不過,章楓萍并不后悔,甚至有繼續購買黃金的打算,“2014年,我還會繼續購買黃金,起碼再買入10萬元左右吧。”
中國黃金投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奚建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據我們調研,大多數‘中國大媽’的購金行為并非盲目投資行為,她們對于黃金是‘不怕套,套不怕’。”
他進一步解釋,“不怕套”是指中國大媽并不急于拋售黃金資產,“許多大媽買黃金是贈與家中小輩或為子女婚慶準備的,并不是投機行為,購買黃金不是為了賺差價。”“套不怕”則是中國大媽在金價下行時越跌越買,攤薄了成本。
買金只求安心
為何黃金價格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