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上漲本質:更像是一部美元的衰落史 |
發布日期:13-08-21 09:06:0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財智 作者: |
法有頗多值得推敲之處,有些國家貨幣的表現并不符合此規律,但若看美元這個國際貿易(行情 專區)結算貨幣的基礎,黃金儲備似乎卻很重要。 分析機構24/7 Wall St列出了世界前10位的大“金主”國,榜單前三位: 冠軍美國,黃金儲備8133.5噸,占外匯儲備比例75.4%。 亞軍德國:黃金儲備3395.5噸,占外匯儲備比例72.4%。 季軍意大利:黃金儲備2451.8噸,占外匯儲備比例72%。 傳說中的亞洲兩大“金主”,中國排在第五位,黃金儲備1054.1噸,外匯儲備占比1.7%(有說1.3%)。印度排在第十位,黃金儲備557.7噸,外匯儲備占比10%。 中印兩國的黃金儲備量相加之和,還達不到排行第四的法國2435噸的數額,中國黃金儲備不到法國的一半,中國黃金擁有量與相關傳說不對稱。 前四名大“金主”國家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都在70%以上,中國的占比僅有1.7%,中國的外匯儲備以紙上財富(鈔票+數字)為主。 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經濟體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某些發達國家(包括歐債危機中經濟瀕臨崩潰的意大利)的黃金儲備和黃金外匯儲備占比很高,而老牌發達國家英國無論是黃金儲備量還是占比卻相當低,金磚四國中的巴西更為極端,僅有33.6噸黃金儲備,黃金外匯儲備占比僅有0.5%。 以黃金儲備的人均量計算,相關的排行榜則有另外的格局。 瑞士排第一位,以700萬人口計,人均黃金儲備148.5克。 排在第二的居然是經歷了連年戰亂尚未完全恢復和平發展的黎巴嫩,以400萬人口計,人均黃金儲備71.75克。 人均黃金儲備位列世界第三的德國是實至名歸的實力派,德國以強大的制造業支撐經濟體系,在金融風暴和歐債危機中獨善其身,充當了歐元區經濟的火車頭。 號稱金元帝國的美國在人均黃金儲備方面則位列全球第九。 在這個人均黃金儲備前十位榜單上,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占了六個位置,原中東金融中心黎巴嫩、中東石油(行情 專區)國家科威特、南美石油國家委內瑞拉、亞洲四小龍新加坡算是“新秀”。 新興金磚四國均不在榜。 于是有人設想,如果中國想把自己手中的以美元資產占絕大部分的外匯儲備兌換成黃金,將會是什么局面?曾經有人試圖證明類似中印這樣的大戶增加國家黃金儲備對國際金價的影響。 2009年11月,印度央行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手中購買了200噸黃金,國際金價同時躍上1000美元/盎司的水平,當時印度的黃金儲備僅占其外匯儲備的6%,輿論即刻推測,印度此舉是否在顯示其央行對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