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幣上的歷史與文化 |
塞浦路斯位于東地中海,地處交通沖要。其北臨安納托利亞,東面敘利亞、巴勒斯坦。作為東地中海的中轉站,該島自古就成為亞歐文化碰撞、交融之地。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安納托利亞諸古代文明與古希臘文明曾深深地影響著塞浦路斯本地文化。古塞浦路斯人從它們身上萃取出了東地中海最獨特的文化——古塞浦路斯文化。 在塞浦路斯島上,曾經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古代城邦,如帕福斯(Paphos)、薩拉米斯(Salamis)、凱提昂(Kition)、阿馬圖斯(Amathos)與索里(Soli),等等。島上諸城多為土著或希臘君主所統治,形成了諸侯分立的狀態。這些古代城邦大多都曾發行過鑄幣。這些錢幣多留有濃厚的古埃及與古希臘文化因子。例如,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伊達糧(Idalion)曾發行了1版斯塔德銀幣,其正面為古希臘神祇斯芬克斯,而背面卻為象征生死輪回的埃及國花——蓮花。據希羅多德稱,在古代埃及,尼羅河兩岸蓮花遍布。埃及的神廟也常將柱礎、柱頭刻作蓮花狀。這些建筑手法也間接地影響到古希臘建筑,它們最終假道犍陀羅,傳入中華大地,最終形成覆蓮、仰蓮柱礎,融入到中國古建筑之中,成為中華文明的因子。此外,薩拉米斯的錢幣也具有濃重的埃及風,他們曾發行過一批斯塔德錢幣,其正面是代表阿蒙神的公羊,而背面為埃及神話的標志性圣器——開啟生命之鎖的昂克(Ankh)之架;它曾多次見諸于古埃及的雕像、神廟與繪畫之上。然而,錢幣正面的銘文卻是以塞浦路斯字母拼寫的希臘名字埃爾通(Euelthon)。這些錢幣不僅印證了古代塞浦路斯的特殊地位,也反映出塞浦路斯古代文化的開放與包容。 塞浦路斯雖是古希臘、古埃及與兩河流域文明的交融之地,但它在公元前4世紀之前仍處于獨立狀態。他們雖然時常以臣屬的姿態,象征性地承認波斯帝國的統治權。然而,塞浦路斯的“時叛時順”曾讓波斯君主頭痛不已。即便是在當亞歷山大東征時,塞浦路斯諸王也都與亞歷山大簽訂了同盟條約,成為了馬其頓的同盟者。塞浦路斯貌似成為了亞歷山大帝國的領土,但是,帕福斯的一版錢幣切實地反映了當時塞浦路斯與亞歷山大大帝之間權利關系。在公元前4世紀末,帕福斯國王尼科克萊斯(Nikokles)遵照亞歷山大錢幣的式樣,在帕福斯發行了一批帝國式四德拉克馬銀幣。從外觀上看,這批錢幣與普通的亞歷山大錢幣幾無差別。然而,在錢幣正面赫拉克里斯所戴的尼米亞雄獅鬃毛叢中,隱約鐫刻著尼科克萊斯之名。它們恰似反映了塞浦路斯在亞歷山大帝國的特殊地位,即臣屬于亞歷山大大帝、與馬其頓貴族結盟,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