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金融智慧一點也不遜于當今! |
發布日期:09-03-04 08:47:1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人 作者: |
銖對文”,是指剪邊剪得較多的一種,錢上的文字只剩下一半。梁朝的開國梁武帝蕭衍,還下令讓錢署專門鑄了一種女錢。因為他這是官鑄的,所以民間叫它“公式女錢”。錢沒有邊,怎么就叫女錢?這我也想不出來。
梁武帝這個人,不單在南朝皇帝里,就是在歷代皇帝里,也是有特色的一個。他多才多藝,文武兼備,會作詩、懂音樂。南北朝時期中國佛教盛行,他晚年也成了虔誠的佛教徒。信佛之后,梁武帝不近女色,不吃葷,不僅他自己這樣做,還要求全國人民效仿。還要求祭祀宗廟不準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靈也跟著吃素。 他還幾次“舍身”到廟里做和尚,就是不出來管理朝政,害得大臣先后湊了四萬萬錢來贖他。在貨幣領域里,他也有驚人之舉。自宋明帝停止鑄錢以后,民間都使用古錢,貨幣供應量嚴重不足,到梁朝幾乎又要回到實物交易了。梁武帝決心整頓,先是禁了古錢,又禁了私鑄,最后索性連銅錢也全部都禁了,改鑄鐵錢。 鑄鐵錢,是因為銅料實在不夠用。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鐵錢。他也不想想,鐵錢固然不缺原料,但是更能刺激私鑄。果然,鐵錢通行十多年后,民間真的、假的鐵錢堆積如山,物價狂漲。市場交易就更為壯觀,拿錢袋子去做買賣是不行了,都用牛車一車一車地運錢。哪還有按多少文來數錢的了,都是按貫來計數。據記載,買米一斗,要鐵錢80萬;買狗一只,要鐵錢20萬(見《魏書》)。那年頭,人人都能腰纏萬貫。 鐵錢的信譽蕩然無存,等到梁朝滅亡后,鐵錢也就廢止了。這個“黑鐵時代”,也是南北朝政治史中比較荒唐的一幕。 梁朝為什么銅料奇缺呢?原來是跟佛教興盛有關。 唐代詩人杜牧《江南春絕句》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其實在南朝,何止四百八十寺?梁武帝時僅建康城內,就有寺廟700多座,和尚尼姑人數過萬。有廟,就得有菩薩,那時的菩薩不全都是泥塑木雕,很多是用銅澆鑄、用金涂面的,以示虔誠。還有寺廟裝飾、佛教儀式用的大量法器,也都非銅不可。 這樣,廟里用去的銅材,就不知能鑄幾萬幾億錢了。此外大臣們為梁武帝贖身用的四億銅錢,八成也都有去無回,全變成了菩薩金身。 銅一稀缺,人們就越發珍惜,舍不得用銅錢,你收藏我也收藏,流通的銅錢越來越少,以至鬧起了錢荒。這一時期的“短陌”已成了規矩,梁朝的東一半國土上,是八十當百,叫做“東錢”;西一半國土上是七十當百,叫做“西錢”; 唯有京師稍體面一點,以九十當百,叫做“長錢”。到了梁朝快咽氣的時候,銅錢已是三十五當百了。 人真是太聰明了。“短陌”,呵呵,這也相當于把紙幣撕成兩半用。這是民間自發的“增值法”。 梁武帝早年馳騁疆場,雄姿英發,政治上也很清明,到晚年卻昏聵得無以復加。后來有個羯族人侯景作亂,以1000人起家,沒幾天工夫竟糾合了10萬人眾,打進了京師,把這個85歲的老皇帝看管起來不給飯吃,硬是給活活餓死了。 梁朝完了,接下來是陳朝。陳朝的開國皇帝陳霸先,也是一代英主,治軍從政,都有雄才大略。他少年時貧寒,當過打漁郎,后來做官也是從基層起步的,當過里長和油庫的小官。梁武帝死后,他總攬了梁朝的軍國大事,幾次謀劃完成中原統一大業,極受百姓擁戴,最后受禪讓做了新朝代的皇帝。 陳霸先登基后,政治清明,江南一片安泰。后來的唐太宗和魏征,都很服氣他。魏征認為陳霸先功勛不下曹操、劉裕,雄豪無愧劉備、孫權。可惜,天不憐才,他登位才三年,就病逝了。否則,后面隋唐的歷史都可能要改寫。 陳朝起初所用的錢,也還是亂七八糟,鵝眼錢也在流行,糧食布帛也當錢用。到第二個皇帝時,開始鑄五銖錢。這是漢武帝以后罕見的好錢,相當精整,一當鵝眼錢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