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錢幣的有趣稱謂 |
發(fā)布日期:12-02-24 08:27:56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wǎng) 作者: |
偷竊。錢最奇怪的別名便是“沒奈何”,顧名思義,其義為“無可奈何”、“沒有辦法”。此名來源于南宋張俊。張俊與岳飛等人屢立戰(zhàn)功,后來他為保全富貴,投靠秦檜,還多方聚斂錢財。他擔心家中招賊,將每一千兩白銀熔成一個大球,稱之為“沒奈何”,意思是誰也奈何它不得,連竊賊都沒法偷竊。南宋洪邁《夷堅支志戊•張拱之銀》無怪乎有個演員譏笑他:“只有張郡王在錢眼內(nèi)坐耳。”南宋羅點《聞見錄》。于是,“沒奈何”也一度成為錢的別名。
“錢”除了上述幾個別名外,還有“盤纏”、“不動尊”等其他別名。民國初年,因發(fā)行的銀幣上有袁世凱像,錢被稱為“袁大頭”;新中國成立后,10元面額人民幣面上印有“全國人民大團結(jié)”的圖案,“錢”被稱為“大團結(jié)”“******” 等。如今,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錢”的別名仍在不斷演變,例如陜西人將面值100元的鈔票詼諧地稱為“么洞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