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錢幣的有趣稱謂 |
發布日期:12-02-24 08:27:5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作者: |
金錢這個東西,古今中外人人都喜歡,和它有仇的并不多。好壞常有人議論它。有人說“金錢萬能”,視之為至親至愛之物,對它愛之入骨;有人則說“金錢萬惡”,是萬惡之源,恨得咬牙切齒。眾說紛紜,世人沒為它少磨口舌。眾所周知,原始社會是沒有錢這個東西的,大家和睦相處,有了錢可以果腹可以遮體的東西大家享用,沒有就大家挨餓受凍。后來因分工不同產生了物物交換,再后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化,為了便于交換,錢就應運而生了。慢慢地,它就變成了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東西。沒錢寸步難行,一錢逼死英雄漢。有了錢,可以過上富足幸福的生活。然而,人的欲望是個填不滿的窟窿,有了想多,多了想更多,人心不足蛇吞象,對金錢的追求就欲壑難填,無休無止。便生出許多是非來。為了錢,鬧得兄弟反目有之,夫妻成仇有之,朋友背道而馳有之,六親不認對簿公堂者有之,鋌而走險殺人越貨者也有之。
于是,錢就成了萬惡之源,眾矢之的,清高之人視之為糞土,不屑于提它。凡事本來是美的,清的,雅的,正的,但凡一提錢就成了俗的,邪的了。因一度時期的錢是用銅做成的,于是就稱有錢人為滿身銅臭。反正肆意踐踏,一言以敝之。以往那個火紅的年代對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決不是為人民幣服務。一字之差,充分顯示靈魂高尚。反正,錢這個東西,一向為正人君子所不齒,是不爭的事實。然而,說一千道一萬,人在世上活著,沒兩個錢還真是不行。試想,上面說的這個“阿堵物”的創始人夷甫,倘若家里沒幾個錢,老婆孩子等著他養家糊口,他能如此這般地清高么?金錢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為全球最原始的金屬貨幣。歷史上最早出現錢字的貨幣是三國時期的“太平百錢”。錢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一些有趣的別稱和軼事,且聽逐一道來。 第一個稱呼:“泉”。戰國時期稱錢為“泉”。錢稱為泉,北周貨幣。“始皇一聲令,方圓乾坤定”。始皇建秦之后,統一幣制,規定以“半兩”方孔圓錢為帝國的統一貨幣。主要還是從古錢外形演繹而來的,因為秦半兩,外圓內方,具有“周流四方”的意義。故泉就泛指外圓內方的方孔錢。泉是由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錢與“泉”又是近音,直到現在,集幣迷們仍以“泉友”相稱,如今的錢學家也稱泉學家。 第二個稱呼:“鄧通”。鄧通就是錢的別稱。《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