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何以大量涌入黃金? |
發布日期:12-07-01 09:51: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國際財經時報 作者: |
自從去年9月創出1特洛伊盎斯超過1900美元的歷史最高點以來,黃金國際行情出現了持續調整。在這種調整走勢中,黃金市場始終在談論一個話題,這就是中國黃金進口量正在急劇增長。 據《日經新聞》,中國政府并不公布黃金進出口統計數據。市場關注的是香港當局每月發布的貿易統計數據。情況出現顯著變化是在去年夏季。去年8月香港向中國大陸出口的黃金數量增加到40噸以上,而到11月則首次突破了100噸。隨后出口量曾出現短暫回落,但根據香港本月發布的4月統計數據顯示,再次突破了100噸大關。與國際市場之間的套利交易有所活躍,大陸對香港的黃金出口也有所增長。 不過,即使扣除此類交易量,4月仍然有67噸多黃金從香港出口到了大陸。如果這一出口水平持續下去,每年將有800噸黃金凈流入中國大陸。 支撐黃金價格的因素是其稀缺性。根據英國調查機構推算,去年全球黃金生產量只有2818噸。據稱,包括以往生產的黃金的各種形態在內,全球黃金約為17 萬噸,但市場上可以隨時進行交易的黃金庫存并不多。短期行情雖然受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影響,但中長期走勢仍將由現貨黃金價格決定。所以市場相關人士密切關注著每月數十噸流入中國大陸的黃金。 市場上流傳著各種推測。主流看法是隨著黃金市場自由化,投資出現了膨脹。除了大型金融機構獲準開展黃金期貨自營業務之外,上海商品交易所也推出了黃金投資業務。因此有分析認為,這種需求體現到了黃金進口量的增長上。如果普通民眾和機構投資者增加持有黃金,就可以相應地抑制多余資金進入房地產投機等。雖然說黃金也是商品投資,但并不像食品和石油那樣直接導致通貨膨脹。黃金市場自由化的目的就在于此。 不過,這種說法也不能解答所有問題。日本的金融和貴金屬分析師龜井幸一郎說:“個人消費在去年春節商戰中異軍突起。今年是春節后的4月起進口開始急劇增長”。中國如今已經是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國。去年黃金生產量預計已經增至371噸。多數觀點認為,如果加上急劇增長的進口量,總供給量不論個人投資如何火爆都顯得太多了。 龜井的推測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正在加強黃金儲備。在黃金市場,目前尋求儲備資產多樣化的央行是重要買家。俄羅斯、墨西哥以及泰國等國央行在逐步增加黃金儲備。這是與脫離美元聯動的行為。 中國央行公開的黃金資產是1054噸,在中國高達3.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僅占不到2%。不過,中國央行于2009年曾經突然表示,通過國內雜金提純以及國內市場交易等方式,20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