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暴跌 國內卻出現“搶金潮” |
發布日期:13-05-13 08:41:2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吳秋余 |
近期,投資市場最熱門的話題莫過于“中國大媽”與“華爾街大鱷”之間的黃金投資“大戰”。 4月中旬,國際金價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暴跌行情,連續兩天跌幅高達15%。興業銀行資深貴金屬分析師蔣舒認為,本輪金價連續暴跌的直接原因,一是美聯儲3月份議息會議紀要令市場有關美國會退出量化寬松的預期升溫;二是傳言塞浦路斯央行將會拋售黃金儲備以籌集危機救援資金,市場擔心歐元區其它國家會效仿。 “但根本原因還是支撐黃金牛市的基本面因素已經發生變化,投資者信心受挫。”蔣舒說。 伴隨金價持續下跌,我國多個地方出現“搶金潮”。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部總經理石巖峰表示,4月金交所的出庫量同比增長了300%,相當于去年全年出庫量的1/4。 “現在物價漲這么快,拿著點黃金心里踏實,黃金不是保值嗎?長期看總會漲的吧。”北京的李女士告訴記者,買黃金就是為了對抗通脹。在記者調查中,與李女士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說,“黃金價格有漲有跌,如果出于投資目的,看到價格下跌就出手有虧本的風險。”但蔣舒補充道,如果出于黃金消費目的,趁金價下跌購買黃金飾品或工藝品則屬理性行為。 12年黃金牛市終結? 高盛集團的分析報告認為,黃金價格將在2018年跌至1200美元。有部分投資者甚至認為,從2001年開始的本輪12年的黃金牛市已經結束。 “本輪黃金大牛市從2001年開始,在2011年9月初達到歷史新高1900美元/盎司以上,價格增長了6倍。主要動力在于美元的持續走弱,其間歐債危機和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被調降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蔣舒介紹說,隨著目前美國經濟復蘇的逐步明朗,黃金投資應該扭轉長期的牛市思維了。 而趙錫軍則認為,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未來金價不會長期大幅下滑。“如果全球貨幣政策寬松局面不改,金價就難以持續下跌。” 黃金到底還有沒有投資價值? 蔣舒認為,黃金具有不依賴于政府信用的貨幣屬性,確有保值和避險功能,當某個政權政局動蕩或者紙幣大幅貶值時,很多人都愿意買些黃金。但保值功能不意味著黃金價格只漲不跌,或者必然是短期下跌、長期上揚。 “大家還要避免一個誤區,買金飾不是投資黃金的好途徑。”趙錫軍說,黃金飾品往往兼具工藝價值和收藏價值,價格高于投資黃金,回購也有手續費。如果單純為了投資,應選擇紙黃金、投資金條、黃金期貨等專業投資工具。 如何判斷黃金價格走勢?蔣舒建議關注美國就業市場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