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日偽銀行發行的岳飛像紙幣 |
發布日期:12-06-21 08:27:3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李訓剛 |
![]() 最近出于工作的需要,搜集一些關于岳飛的古玩珍品,偶得一枚五元岳飛像的紙幣,即為1938年由“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發行的無年份伍圓岳飛像紙幣(見圖)。 經查閱相關史料,筆者了解了這枚紙鈔背后的歷史真相——原來,發行這張紙幣的“中國聯合準備銀行”,即為當年侵華日軍為侵略中國經濟而成立的“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軍侵占了華北大部分地區,并扶植王克敏在北平組織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為達到“以戰養戰、以華治華”的戰略目的,更為了能全盤掌控華北金融,日本侵略者籌備“中國聯合準備銀行”。抗戰時期,該行印制了大量紙幣,而且券種復雜,在抗戰后期還印制了大量的無號碼鈔(有人稱之為短號碼,實際應稱為無號碼券),進而對中國經濟進行瘋狂掠奪。1938年3月10日,該行發行了百元券(黃帝像)、十元券(關公像)、五元券(岳飛像)、一元券(孔子像)四種元券,六月發行了角券,十二月發行分券。這是“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的第一版紙幣。“聯銀券”的濫發,造成當時物價飛漲,人民苦不堪言,大量社會財富被日本侵略者掠走。該券也被華北人民稱為“漢奸票”或“走狗票”。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聯合準備銀行”隨即結束運營。11月,國民黨財政部規定:“聯銀券”五元兌換法幣一元。 這張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無年份伍圓岳飛像,早期冠號短號(2)偽鈔,正面為手拿書卷的岳飛畫像。畫面中,可以很明顯看出刻意淡化岳飛民族英雄的武將形象,其用意不言自明。如今這種“偽鈔”市面已不多見,是錢幣收藏愛好者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同時,作為一段中華民族屈辱史的見證,時刻在提醒后人勿忘國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