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手工凹版雕刻防偽(上) |
發布日期:13-03-18 08:11:2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葛紀東 |
現代紙鈔防偽技術日新月異、一日千里。但作為傳統的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直到今天依然是國際通用的鈔票防偽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別是它突出人類自身藝術造詣和技術功力的特點是任何新技術也無法替代的。優秀作品中所散發出的藝術與技藝之美,不但使藏者在欣賞的同時陶醉其中,也同樣是震撼心靈的過程,更是提高自身鑒賞水平的過程,這也是其他防偽技術中體會不到的!
一、雕刻凹版簡介 雕刻凹版,原來是一種版畫藝術,由畫家在銅版上雕刻出均勻、細致的線條、組成清晰美觀的圖案。用雕刻凹版印出的紙鈔,粗線條墨層厚實,略凸出紙面,應有油墨光澤,即便細如發絲的線條也能清晰可辨。這為防偽識別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手工雕刻原版無疑是雕版印刷的第一步,雕刻師要在原始畫稿的基礎上進行薄金屬板上的二次創作。雕刻板材早期為銅版或鋅版,近代大多采用了版質更為堅韌的鋼板,雕刻版紋更加精細,耐印率顯著提高,防偽效果也大為加強。 手雕使用的工具不是筆而是刻針和雕刀,而且這些近乎原始的雕刻工具150多年以來都沒有太大變化(奧地利女雕刻師原話)。鋼板的板材比普通的鋼板銷軟一些。在雕刻師工作時,必須左手執放大鏡,右手握刻刀,在鋼板上屏心靜氣的一點一線地刻畫,稍有失誤將前功盡棄。有人曾計算過鈔票上的點和線,一個點就要認真細致地刻畫幾刀,而一張鈔票意味著要刻上百萬刀。如果沒有十年磨一劍的耐力和過硬的基本功,普通人決不能勝任此事。 二、中國雕刻大師及其作品 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紙鈔在設計理念、設計與技術的結合、印刷設備精度及防偽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等多方面都與之存在較大差距,但有一項工藝則完全可以與世界最高水平比肩,甚至絲毫不落下風!那就是手工雕刻凹版!這與我國多位鋼凹版手工雕刻大師的精彩演繹不無關系,第三、四版人民幣上的雕刻堪稱世界級,而吳彭越、鞠文俊、高振宇等大師也同樣堪稱世界級雕刻大師! 1、吳彭越大師 吳彭越(1922.2.23-2008.10.17)
吳彭越的父親吳錦棠師從美國雕刻大師—海趣。家庭環境的熏陶,為他日后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1948年他調往上海中央印刷廠,開始從事凹版雕刻和相關印刷技術。1950年吳彭越調回北京印鈔廠。1953年 3月 8日,吳彭越雕刻的第一枚郵票《慶祝婦女節》面世,有趣的是其父吳錦棠同年七月雕刻了《保衛世界和平》郵票。吳氏父子雙雙活躍于中國凹版雕刻界,有“吳氏雙杰”之稱。 第三版人民幣中除貳角券正面為鞠文俊雕刻外,其余10元“大團結”、5元“煉鋼工人”、2元“車床工人”、l元“女拖拉機手”、5角“紡織廠生產圖”、l角“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均出自吳彭越之手。其中五元的“煉鋼工人”堪稱三版幣中的扛鼎之作,并被國際紙鈔界奉為經典。 吳彭越先生一生雕刻了許多鈔郵券,他的藝術成就對后人來說可能是難以逾越的。鑒于他的卓越貢獻,政府于1993年授予他“畢升獎”,這是凹雕界唯一獲此殊榮的雕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