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荷蘭馬劍銀幣
圖二:墨西哥“鷹洋”(1862年)
圖三:日本明治八年一圓
圖四:荷蘭馬劍銀幣
圖五:法屬安南貿易銀元(1888年)
圖六:美國早期銀幣(1794年)
圖七:英國“站人”銀元(1911年)
近年來,各種傳播媒介中評述錢幣收藏和投資的文章不少,但幾乎都是論述新中國成立后發行的各種現代幣,尤其是以近幾年發行的金銀紀念幣和連體紀念鈔為多。而評論外國早期商貿銀元投資的文章,卻如鳳毛麟角,十分少見。眾所周知,在集幣領域中,入門之后終須提高,不了解、不熟悉曾在中國流通了數百年的外國早期商貿銀元,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錢幣收藏家,也很難在錢幣投資領域里有所建樹的。外國早期商貿銀元由于傳世日久,經過了近百年的市場消耗,其實際存世數量已遠遠低于各類現代幣中的一些“熱門品種”,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外國早期商貿銀元俗稱“銀洋”。它是外國商貿銀元在中國民間的一種簡稱,民間還有將外國銀元稱為番銀的。早在明朝中期,西班牙就已在它的殖民地墨西哥制造“本洋”銀幣,因“本洋”背面圖案有兩條立柱,故俗稱“雙柱”。至清代乾隆、嘉慶年間,中國對外貿易日趨繁榮,從外國流入中國的銀元種類也日漸增多,除“雙柱”外,還有墨西哥“鷹洋”、英國“站洋”、印度支那“坐洋”、日本“龍洋”、印度“盧比”銀元、美屬菲律賓“比索”銀元、荷蘭“馬劍”大銀元及美國貿易銀幣等數十種,其中“鷹洋”和“坐洋”流入中國的數量較多。至清末民初,中國國內開始自鑄銀元,“光緒元寶”、“袁大頭”等中國傳統銀元才逐步取代了外國商貿銀元。
外國商貿銀元收藏漸入佳境
近兩年來錢幣市場里漲幅最大的板塊,既不是前幾年風光無限的連體紀念鈔,也不是最近正在炒作的彩色金銀幣,而是長期以來一直默默無聞的傳統銀元和外國早期商貿銀元兩大板塊。在筆者的記憶里,外國早期商貿銀元很多年以來價格一直相當平穩,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起,普通版“鷹洋”和“站洋”等低檔銀元價格就一直在60~80元左右盤整,但從2006年秋季起,外國商貿銀元價格開始向上攀升,至2008年春漲到130~160元,尤其是今年春季以來,外國商貿銀元的漲幅有所加快,現市場里“鷹洋”和“站洋”的成交價已分別達到280元和450多元一枚。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絕大部分外國商貿銀元的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