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開國紀念幣
民國十八年金幣
直系軍閥曹琨紀念金幣
民國二十一年的“金本位”幣
已經退出流通領域的錢幣,濃縮成了一個個歷史故事。南寧有位藏家,收藏了幾十枚民國時期的金幣,其中既有孫中山、袁世凱頭像金幣,也有各派系軍閥頭像金幣,這些罕見的金幣如今是珍貴的藏品,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
金幣上的時代烙印
南寧資深藏家金東先生,對于自己多年來收藏的每一枚金幣,都能如數家珍般說出一段故事來。
在金東的收藏陳列室“博古齋”里,他還展示了一些清代以前的金幣,告訴記者古代鑄造錢幣與近現代機械制幣的差別。金東介紹,光緒年間,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進一步加劇,人們對西方的認識也進一步加深,一種類似西方硬幣的錢幣開始流通。錢幣沒有了中間的方孔,而且從清政府戶部到各地都有鑄造。錢幣上用了英文字母,還有各地地名,這是為了給外國商人提供便利,這些錢幣是中國近代錢幣的雛形。
金東說,我國金幣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殷商時期,我國就出現了金幣。到了春秋戰國,金幣與龜、貝、谷、帛等一樣,廣泛流通。秦漢是我國使用金幣最鼎盛時期。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規定黃金為上幣。漢時,金幣為主要貨幣,形狀有柿子金、馬蹄金、麟趾金和“五銖”金幣。唐代以后,金幣的制造有了重大進步,開始出現方孔形的年號金幣,如唐朝“開元通寶”、宋朝“太平通寶”、“宣和元寶”金幣,元朝“至元通寶”、明代“洪武通寶”、“永樂通寶”等。
北洋軍閥徐世昌民國十年發行的紀念金幣
段祺瑞“執政紀念幣”
張作霖“大元帥紀念幣”
民國金幣見證“走向共和”
辛亥革命勝利后,以孫中山為領袖的革命黨人創建了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伴隨新政權的誕生,天津造幣廠鑄造了兩種流通紀念幣。一種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另一種是“中華民國共和紀念幣”,發行量很小,現在已經十分難得了。此外,1932年,民國政府還鑄造過帆船圖案的“金本位”金幣。金東說,當時中國的經濟體系孱弱不堪,“金本位”并沒有得以實施。
金東也收藏著兩枚紀念金幣。其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