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的平首尖足布 |
發布日期:10-07-20 13:35:3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博寶藝術網 作者:陶貝 |
[博寶藝術網原創]在浩若煙云的中國古錢幣譜系中,先秦戰國的幣種歷來為藏家所重視珍愛。在這些先秦戰國幣種當中,不乏大珍,名譽品級大錢例如武陽三孔布(戰國趙鑄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在中國嘉德2010春拍古錢專場中,經過近40次激烈競價,最終以352.8萬元人民幣成交,創出古錢拍賣新紀錄。 畢竟大珍級別錢幣多為試鑄樣錢或者只在極小流通區域范圍內鑄造發行,因此其面世的概率就更加微乎其微,其身價也就可想而知,非僅僅具有財力一項可以擁有,必須也要具備藏界常說的“機緣巧合”方可擁有或是有幸一見。因此對于眾多中國古錢幣收藏者來說,同時代的其他鑄幣就會得到更多的關注。畢竟同時代的鑄幣相對存世較多,承載著當時社會經濟領域貨幣流通的重要角色,對于后世藏家而言,從這些銹跡斑駁的各類錢幣身上更能直接體現出當時社會的經濟,政治,軍事,主流文化,民俗,科技等信息,從而我們謂之錢幣為“不斷代的歷史載體”。 本文將詳盡對戰國時期流行于山西北部的鑄幣平首尖足布做一介紹: 平首尖足布,多出土于晉北(今山西北部)一帶,多為為戰國早期(約公元前5-4世紀)趙國的國家法定鑄幣。 戰國 “藺半” 尖足布,尺寸/規格:高:56 肩寬:26 足距:28 mm (圖片來源:博寶在線拍賣網) 平首尖足布的特征是聳肩、方襠、尖足,少數肩稍平。多數錢幣研究者認為,平首尖足布系從空首尖足布演化而來,應是平首布形制系列中最早出現者。 平首尖足分大小兩種,按鑄文分“一釿”和“半釿”二等制,俗稱“平首尖足大布”、“平首尖足小布”。大布如“甘丹,晉陽,茲氏,榆鄉 大陰,藺等”布錢,通體長8.5厘米,足距4.3-4.5厘米,重12克左右;錢正面模鑄城名或者地名,背鑄數目字; 小布如“藺半,茲氏半”等布錢,通體長4.4-5.5厘米,足距2.4-2.8厘米,重6.5克左右,錢正面也是模鑄城名或地名,少數是城名或者地名加上"半"字,半指“半釿”,錢背也鑄數目字。 幣文均記地名,書體多變,以“晉陽”布為最,據考有40余種,如:離石、西都、中都、中陽、新城、藿人、虎虒、易、武安、武平以及平周、平州,寽阝、北茲、文陽、尚城(尚丘)等。 除了類別形制稀缺性,“藏必有價”是每位錢幣收藏愛好者的最為關注的主要因素之一,收藏品尤其是古玩類本身特性就決定了其“非標”的特性,即價格沒有統一標準,但又確實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