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金幣成拍賣會香餑餑 金幣上的歷史烙印 |
發布日期:10-07-21 08:20:4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南國早報 作者:廖敏 |
接連上漲。 金東介紹,最近幾年,老金幣就頻頻出現在拍賣會,拍賣價格屢創新高。比如說1994年,在香港舉辦的黃元生錢幣拍賣會上,孫中山開國紀念二毫金幣以2800美元成交,唐繼堯紀念幣拾元金幣以1250美元成交,洪憲飛龍拾元金幣以4100美元成交,袁世凱貳拾元金幣以6200美元的價格成交;1996年,北京太平洋拍賣公司首次舉辦的錢幣拍賣會上,“徐世昌仁壽同登”金幣以37萬元落槌;2002年4月22日,嘉德國際拍賣公司在北京舉辦的春季拍賣會上,重40.4克的“中華民國十年(張作霖)陸海軍大元帥”金幣以人民幣69.5萬元的價格成交。而最近一兩年,民國金幣更是創下過百萬元的成交價格。 金東說,古玩界有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就是清末民初時期的趙汝珍先生,趙汝珍在民國三十一年,編著的《古玩指南》中提到一個觀點:藏家應該收當朝值錢的東西。意思是當時就很值錢的東西,以后仍會很值錢;當時就不值錢的東西,以后也不會變得很值錢。金東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他收藏的眼光頗高,像錢幣收藏,他就堅持收藏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