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錠鑒藏:銘文內容決定價值 |
發布日期:12-04-05 08:25:5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大洋網 作者: |
部分銀錠拍賣成交一覽表。 古銀錠 近年國際金價上漲帶動其進入上升通道 鑒寶 問答說明:本欄目鑒定專家分別來自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文物總店、廣州市集雅齋等。讀者可將藏品圖片發至linlin@gzdaily.com進行咨詢,務必選用高度清晰照片。 說明:本欄目所鑒定的作品均基于讀者所提供的原照片,如需進一步鑒定需要觀看實物。 鑒定 本期鑒定者:中國嘉德(微博)郵品錢幣部經理劉健 讀者:請專家幫我鑒定這件銀錠的真假和價值。 鑒定:該錠整體規制莊重,戳記大氣深峻,銀色自然晶瑩,圓碗形狀為四川地區銀錠特有,錠面中間為使用地區名稱,兩邊為紀年、用途、匠名。地丁是清代主要的田賦收入,用銀兩征收的叫“地丁銀”,市場價格大致在四五萬元左右。 “大元寶”是由古至今婦孺皆知的古代錢幣,深入民心。實際上其學名曾為“銀鋌”,一般被稱為“銀錠”。銀錠的形制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大元寶,曾經有餅狀、船形、長方條形、豬腰形等,直至明清才基本固定為元寶的形狀。近年,銀錠成為錢幣收藏領域中頗受矚目的品種,價格水漲船高。銀錠貴在哪?貴在銘文上。 官銀價格遠高于“私銀” 銀錠在宋朝以前稱銀鋌,銀鋌約出現在三國和南北朝時期,至隋唐時已日益完善,明清銀錠在鑄造工藝、重量、銘文及形制等方面都更為規范。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銀錠以明清兩代及民國初期留存下來的居多。 與古代瓷器分官窯和民窯相類似,歷代銀錠中也有官方發行和民間私人制作兩種,前者相對規范,一般有五十兩、十兩、五兩、四兩、三兩、二兩和一兩等多種規格,銀錠內都鑄有收入來源、產地、年份、成色、爐名或銀匠姓名等內容的銘文,因此研究價值和市場價值相對較高。而私人制作的銀錠存世量相對較大,制作地為全國各地,湖南、江西、廣東較為多見。據了解,廣東的銀錠成色相對較高。 有研究者認為,民間銀號鑄造銀錠時,為了維護自身的信譽而把關可能更為嚴格,其銀錠純度與官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據市場人士介紹,官銀畢竟鑄造發行較為正規,對于收藏者來說,收藏官銀更為規范,而且地方性更明確。事實上,市場中的官銀價格一般比民間的銀錠高出數倍甚至十倍。 大元寶附加值高且隨金銀價起落 如何判斷銀錠的價值?廣州縱原市場商家羅先生認為,重點是品相和存世量。“自2007-2008年銀錠行情大漲后,銀錠收藏的取向逐漸出現了變化。”劉健告訴記者,以前的銀錠收藏者多追求系列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