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幣品相鑒定呼喚標準 |
發布日期:12-04-01 08:31:5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華夏古泉網 作者: |
近年來,古錢幣的投資收藏呈現出持續走高的態勢,比起跌宕不定的股票市場,古錢幣被稱為“永不貶值的投資”。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20年間,各類古錢幣整體上漲了10倍左右,清十帝錢,5年來,上漲幅度達到300%~400%。如此可觀的經濟效益,自然帶動了市場的繁榮,讓投資者趨之若鶩。但是華夏上下五千年,不同朝代,不同版本,不同形制的錢幣種類多達萬種,如何從中找到具有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的珍品,是很多投資者的最大困惑。
我們瀏覽了專業古錢幣收藏交易網站華夏古泉網,發現僅在它的圖庫中展示的古錢幣品種就有近萬種。而同樣的“康熙通寶寶源大錢”,交易價格也從4000到40000余元不等。如此大的價格差異,讓廣大投資者對古錢幣的價格看不清楚,不敢輕易出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同樣的古錢幣有如此大的價格差別呢?為此,我們走訪了古錢幣收藏專家,從中了解到,古錢幣的價值主要是由其歷史價值、存世量(珍惜程度)和文化價值等幾個方面來綜合決定的。但是當以上這幾項都相同,也就是如圖例說的是同為“康熙通寶寶源大錢”的同一種錢幣,那么對價格起決定要素的就是“品相”。 “品相”作為一個收藏界的專有名詞,主要用來指收藏品的完好程度。評價一個古錢幣的“品相”,需要從古錢幣的鑄造的完整程度,流通的磨損程度,以及包漿和銹色等方面來評價。這其中,鑄造的完整程度又包括字口的清晰度,鑄造工藝的完整度,流通的磨損也分文字的磨損、邊郭的傷痕、穿是否有缺、地章是否有翻砂等等。這幾方面綜合考量會對一枚古錢幣的“品相”做出一個評價。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古錢幣的品相評定還存在著許多難點和困惑,比如: 1. 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 大多數人采用極美品、上美品、美品、中品、差品等來評價分級,但是有人分四級,有人分五級,所分的級別數和每一級別并沒有十分清楚完善的定義,靠品評的專家個人掌握。 2. 評價中的主觀因素 這主要體現在包漿和銹色的評價,顏色、形狀等評價標準存在個人主觀偏好的因素。 比如銹色,指的是古錢幣著銹后呈現出的色澤。因遭遇不同的酸堿環境,有綠銹、紅銹、藍銹、藍綠銹等不同的顏色。但是,那種顏色更好,則因人而異,各有偏好。 3. 對專業程度要求高 由于古錢幣的品種十分豐富,存世量也比較大,無論是生坑還是傳世的品種,都因為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跨度以及受流通(或者埋藏)的條件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