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寨館藏錢幣 見證新中國風華六十載 |
發布日期:09-12-31 08:24:5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廈門商報 作者: |
作為省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錢幣博物館,海滄青龍寨錢幣博物館中藏珍不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六十個春秋之際,收藏家董振強特意組織了一系列“紅色貨幣”珍品,向游客展示了歷史的寶貴回憶。 日前,董振強擷取了“紅色”貨幣中最有紀念價值的品種,為市民作了詳細解析。 “從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開始,到1948年12月新中國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20多年的革命史,100多家發行單位,1500多類品種,這是一段紅色政權的成長歷程!弊哌M青龍寨錢幣博物館的“紅色展區”,董振強如是介紹。 在廈門,許多人都知道收藏家董振強是“掉進錢眼里的人”,他致力收藏錢幣20多年,遍訪海內外各國。但自打和“紅色貨幣”邂逅之后,多年來董振強一直專注著另一個主題收藏———紅色貨幣收藏。董振強敏銳地發現,紅色貨幣收藏是一只極有成長性的“潛力股”。 董振強介紹,紅色貨幣是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權發行的各種貨幣的統稱。根據發行時間的先后,錢幣收藏界一般認為紅色貨幣可以分為“蘇維埃幣”“抗幣”和“區幣”3種類型。“蘇維埃幣”發行于第一次、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主要是由黨領導的農民協會、信用合作社、工農銀行發行。1926年湖南衡山縣柴山洲特別區第一農民銀行發行的布質鈔票是目前所知最早發行的紅色貨幣。1927年至1937年的蘇維埃共和國時期,中央、湘鄂贛、閩浙贛、川陜、陜甘、湘鄂等蘇區都發行了大量的貨幣,以上統稱為“蘇維埃幣”?谷諔馉帟r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抗日根據地發行了種類繁多的貨幣,統稱為“抗幣”。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有晉察冀、晉冀豫、晉綏、山東、華中、華南、瓊崖等19個抗日根據地發行了抗幣。解放戰爭時期,西北、華北、華東、東北、內蒙古、中原、華南等解放區政府也發行了各種貨幣,統稱為“區幣”。 紅色貨幣發行機構眾多。據《中國革命根據地貨幣史》叢書統計,先后有392個機構發行紅色貨幣;貨幣種類繁多,版別復雜。2001年出版的《中國錢幣大辭典·革命根據地編》收錄有1700多種。從存世實物看,紅色貨幣幣材有金幣、銀幣、銅幣、錫幣、紙幣、布幣等多種,以紙幣數量為最多,占90%以上。這些紅色貨幣不但見證了紅色政權的創建過程,其在世界貨幣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有著突出的地位。許多專家從經濟學的角度開始研究根據地貨幣戰爭對中國革命取得勝利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專家認為,這些獨立貨幣制度讓中國經濟擺脫了西方的控制。 珍貴的紅軍借谷證 在紅色展區,一張罕見的紅軍借谷證最容易吸引人。據董振強介紹,這是他多年前在上!疤詭拧睍r候購得的,當時看見它就眼前一亮,二話不說就收下了。 記者看到,這張紅軍借谷證上端印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紅軍臨時借谷證”,下面是紅色的“乾谷壹百斤”5個大字。蓋有兩枚紅色印章。借谷證中間,分別豎印有三項使用說明條款:“一、此借谷票專發給紅軍流動部隊作為臨時緊急行動中沿途取得糧食供給之用……”落款為“人民委員會主席”和“糧食人民委員”。 董振強說,“紅軍借谷證”等票證距今均已70多年,現存世已極為稀少和罕見,有的已成孤品。此票專為1934年向群眾借谷充足紅軍給養之用。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撤離跟據地開始長征,該票流通不到一年。 當年由中央蘇區發行的“紅軍錢幣”、“紅軍借谷證”、“紅軍股票”等票證,共同發展了蘇區根據地經濟建設,壯大了工農武裝。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殘酷的圍剿,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 現在,這些票證能夠保留至今已鳳毛麟角,尤其是在民間。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紅軍長征后,根據地處于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這些紅軍時期的公債券、紙幣、文件、報刊等成了國民黨白軍的重點查抄對象,大部分被毀,F在所剩無幾的是老區革命群眾冒著被砍頭的危險保存下來的,或藏于墻縫,或藏于房梁上,保留下來,實屬不易。 公債券上有毛澤東印 此外,董振強還展示了幾張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經濟建設公債券, 記者清楚地看到在一張票面上存有“毛澤東印”,該公債周年利息5厘,于每年十月一日付息”,公債券附有7張息票,上面注有領息日期。 據悉,由于國民黨的封鎖和中央蘇區“左”傾路線的危害,中央蘇區的工農商業受到很大的損傷,影響了財政收入。但是,艱難的財政環境并沒有把年輕的中央根據地嚇倒,為了保證革命戰爭的需要,根據地軍民克服了讓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具體措施之一就是發行革命戰爭公債和經濟建設公債。中央蘇區1932年發行了兩期革命戰爭公債,第一期發行60萬元,第二期發行120萬元。其他根據地也發行過這種公債;1933年7月,中央蘇區又發行300萬元經濟建設公債。如今,到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里還可看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經濟建設公債券”,券面印有“主席毛澤東、國民經濟人民委員林伯渠、附政人民委員鄧子恢”字樣,并注明:“本公債周年利息5厘,于每年十月一日付息”,公債券附有7張息票,上面注有領息日期。為了支援紅軍,當時的老百姓勒緊褲帶購買公債,有的連口糧都賣了。在瑞金革命紀念館里還可以看到當年的一幅漫畫:一群農民挑著糧食走在路上,旁邊寫著:“掮著挑著,千擔萬擔,賣給蘇維埃政府,供給紅軍吃。” 董振強表示,如今這珍貴的票據,已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 面值最大的毛澤東像票面 一般人可能只在第四、第五套人民幣上看到有毛澤東的頭像,面值最大的不過百元?赡阋娺^面值500元鈔票上的毛澤東頭像嗎?董振強又拿出了幾張珍貴的“紅色貨幣”,即鮮為人知的以毛澤東頭像為圖案的大額紙鈔。 1949年解放前,毛澤東的頭像不止一次出現在“邊幣”、“抗幣”、“解放幣”這些紅色鈔票上。其中,面值最小的是五元鈔,最大的是五百元鈔。藏品中一張為中華民國三十七年(1948)長城銀行發行的“五百元流通券”(“解放幣”,東北解放區使用),這此鈔僅流通數月即告作廢,所以現在很少見。董振強說,這些有毛澤東頭像的鈔票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發行、特定區域流通的。由于使用時間短,范圍有限,加上當年流通環境惡劣,目前存世的非常稀少,尚存的在紙幣市場上頗受歡迎,交易價格不菲。如果當年知道這些印制粗糙的紙鈔有如此大的升值空間,恐怕不少人也會如收藏黃金、白銀一樣小心了。此外,藏館中還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紅色貨幣,收藏家董振強熱情邀請各位游客到館內參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