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別繁多的四川銅幣(葉真銘) |
發布日期:09-12-28 08:42:5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葉真銘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12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軍政府造四川銅幣”是辛亥革命時期的產物。1911年12月發生“成都兵變”,以尹昌衡、羅綸為正副都督的四川軍政府取代了成立僅12天的大漢四川軍政府。新的四川軍政府成立之初即面臨著需用日繁、度支日絀的財政困窘局面。軍政府迅速接管了四川成都造幣廠,決定鑄造“四川銅幣”以應急。民國元年(1912年)4月,四川成都造幣廠奉四川軍政府之命,開模鑄造“軍政府造四川銅幣”(也稱“漢”字銅元)。 筆者收藏有一枚“當制錢十文”軍政府造“四川銅幣”(如下圖)。該幣正面中央珠圈內有“四川銅幣”四字,上下左右分列,其中心飾有芙蓉花紋。珠圈上緣書“軍政府造”四字,下緣為“當制錢十文”字樣,標明幣值,左右飾以花星紋飾。銅幣背面中央大圓圈內為一篆書“漢”字,“漢”字底有數十條橫直紋,因而錢幣收藏者也稱之為“漢”字銅元。“漢”字圓圈外還環繞有18個小圓圈,代表當時的十八個省份。把18個小圓圈圍繞著“漢”字聯成一體,寓意十八省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戰斗。它帶有辛亥革命那一時期鮮明的時代印記,見證了那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 篆書“漢”字四川銅幣有5文、10文、20文、50文、100文五種面值,其中5文幣僅存樣幣,極為罕見。50文、100文幣鑄造數量較多。10文幣鑄造量最大,據估算當不少于1.1億枚。四川銅幣的鑄造材料,黃銅、紅銅都有,但黃銅幣較為多見,紅銅幣相對稀少。 篆書“漢”字四川銅幣版別繁多。以鑄造數量較大的10文銅元為例,從鑄造年份區分,僅有民國元年、民國二年兩種;從錢文字體書畫差異區分,有橫筆金、點金、方字漢、園頭漢等百余種;從花星紋飾區分,空心十字花星、實字十字花星及芙蓉花大小等版別;從幣面珠圈粒數區分,從83粒至100粒都有,其中83粒、84粒少見;從“漢”字底橫直紋數區分,也有18條-30條橫直紋數等多個版別。 因為鑄造銅幣有厚利可圖,除四川成都造幣廠開鑄軍政府造四川銅幣外,當時割據四川、甘肅各地的大小軍閥也大量仿鑄篆書“漢”字四川銅幣,搜刮民脂民膏以充軍政費用。有的地方沒有造幣廠,也無力購買機器造幣設備,因陋就簡采用晚清時期即已淘汰的傳統翻砂鑄造法鑄造,于是粗制濫造品充斥市場。這種土法鑄造的四川銅幣現今還較為常見,錢幣學界一般稱之為“沙版銅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