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朱元璋 |
發(fā)布日期:09-12-25 15:43:30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dǎo)報 作者:汪 程 |
這枚明代洪武牧童騎牛花錢,直徑為3.4厘米,正面為雄壯有力的“洪武通寶”四字,豎讀楷體,陽文。背面則為牧童騎牛圖,一個光頭牧牛娃,背挎斗笠,騎在牛背之上,逍遙自在地吹著笛子,笛聲悠揚悅耳,那牛兒翹著尾巴,悠然自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十分有趣,令人愛不釋手。 關(guān)于洪武牧童騎牛花錢的爭議一直較多,但筆者認為,它就是在大明建國之初,洪武通寶錢流通之后,官方所鑄的具有紀念意義的花錢。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shè)寶源局。朱元璋為避諱元朝的元字,把所鑄之錢錢文一律叫通寶而不叫元寶,以后所鑄之錢也都沒有元寶錢文。當這樣的貨幣制度成功實施之后,朱元璋開始以“洪武通寶”來鑄造紀念幣。為什么紀念幣上會出現(xiàn)牧童騎牛的圖案呢?這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guān)。《明史》載:“至正四年(1344年)旱蝗,大饑疫,太祖(即朱元璋)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又載“……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至于朱元璋在未入寺為僧以前,是否當過放牛娃,雖無從考證。但從朱元璋的出身貧苦,生活無著,幼年替人家放過牛,也有可能。朱元璋小的時候曾放牛,之后在花錢上鑄上牧童騎牛圖案,正表明了皇帝也出身困苦,與百姓同心相連、同甘共苦,由此激勵人民發(fā)展生產(chǎn)。 目前發(fā)現(xiàn)的洪武牧童騎牛花錢,圖案并非一種,牧童形態(tài)各異,錢的大小也不盡相同,就連牧童騎牛的圖案,也有平面圖和立體圖案兩種。但總的來說,目前發(fā)現(xiàn)的洪武牧童騎牛花錢數(shù)量較少,值得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