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鑒定古錢幣的體會(宋康年) |
發布日期:09-12-17 08:27:3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宋康年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12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收藏古錢幣,必須要學會鑒定和研究古錢幣,因為古錢幣是研究古代史,經濟史,民族史,文字史,以及人民生活,戰亂史實,對外交往等實物依據。要做到研究和鑒定古錢幣,那就要求我們掌握古錢幣的基礎知識。古錢幣鑒定的內容很廣泛,如識別真偽,金屬配比,錢文書體,分朝斷代,發行地區,制造工藝等。如果不能鑒定出真偽,把假餞當成真錢,那就會得出錯誒結論,不但自己上當受騙,而且還會貽誤后代,貶低我中華民族文化的形象。所以鑒定和研究古錢幣的目的,是為了正確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民族貨幣文化,確定其文物價值和經濟價值,從而為振興中華,建設兩個文明作出貢獻。 鑒定古錢幣,首先得弄清是官鑄與私鑄的問題。 在歷史上,貨幣鑄造有時集權中央,有時分散地方自鑄。即使在由政府官鑄的年代,也有允許地方私鑄的時侯,但更多的時侯是嚴禁私鑄,違者處以極刑。在這種情況下, 私鑄仍然卻一直未能禁絕過。我們研究古錢幣真偽,就不能以允許私鑄時為真,嚴禁私鑄時為偽作標準。所以說不論官鑄或私鑄都是實際流通的錢,只不過歷代王朝大多采用既嚴禁私鑄又重視收兌私鑄幣的錢幣管理政策。另外,還有一種叫偽錢和后世的仿鑄錢,后人為了謀利,專將歷史上那鑄量小、存世稀的珍品錢進行作偽,以迎合收藏者獵奇的心理。因此,鑒定古錢幣,應該要了解作偽的方法:一是改刻法。將餞幣面上較厚的文字,改刻所需要的錢幣。如將“開元通寶”錢改刻成“漢元通寶”。二是挖補法:將原錢上某一個字鏟平,再把符合字體,符合大小的某一個字補上,或將背面的字改刻為無字,使原來的普通錢變為珍品錢。如將“淳祐通寶”當百大錢。就是將背面的“當百”二字鏟去,成為珍品錢。三是粘合法:是選兩枚大小一致的錢各磨平背面,然后粘合,成為雙面有面文的“合背錢”。 四是打制法:將要偽造的鉗文陰刻在一塊硬木之上, 再將一塊裁剪適當的薄銅片放在上面,用力錘擊,直到打出錢文為止,然后用膠水粘合,打制法粘合的偽錢就成了。五是新模澆鑄法:這種澆鑄的錢,去刺銼光,這是新錢,必須加以偽裝,偽裝主要是作紅綠銹色或黑漆古,紅綠銹大多是采用松香或膠水或生漆粘在字旁,還有放入酸性液體或污尼中塊速發綠。了解以上古錢幣作偽手法之后,最后如何來鑒定古錢,其體會有四個字即“看“,”摸“,”聽“,”嗅“。 首先是看,看是直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