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家傳千年“雪花銀” |
發布日期:10-12-09 08:40:3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 |
![]() 張炳華現場展示“雪花銀”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你見過真正的“雪花銀”嗎?4日上午,在湖北省圖書館舉辦的《收藏與鑒賞》講座現場,一位農民懷揣一塊家傳的宋代“雪花銀錠”請專家“過眼”,讓在場的數百觀眾大開眼界。 當日,講座結束后,有數十位聽眾將收藏或家傳的百余件瓷器、玉器、字畫等,請主講者、國家鑒定估價師熊勝華先生免費鑒寶。來自黃陂姚集的農民張炳華也懷揣一塊銀錠,專程來到現場請其“過眼”。 細觀銀錠后,熊勝華眼前一亮:“這是北宋時期的雪花銀錠,是國家一級文物,屬禁止出境的文物,非常珍貴。”在現場,記者看到,這塊銀錠呈“束腰狀”,長約5寸,最寬處約2至3寸。銀錠色澤略發暗,掂在手里,重約1公斤左右。銀錠的一面呈密密麻麻的蜂窩狀,另一面相對平整,銀錠上下角分別鐫刻有“思內王三郎”、“雪花銀錠”等字樣。 熊勝華說,此銀錠為北宋時期著名銀匠王三郎所鑄,“思內”為其官職名,距今有近千年歷史,這樣的銀錠目前存世稀少,其保守的市場估價約在8萬元至15萬元之間。 據介紹,中國大規模使用白銀作為主要流通貨幣是從明朝開始,此前在古代市場流通的主要是銅錢和銀票,真正以白銀易物的行為少之又少。所謂的“雪花銀”往往指的是官銀,即由國家發行的具有大額支付能力的白銀。這類白銀往往不在市面上流通,相當于現在國家的黃金、白銀儲備一樣。這種白銀重量大、純度高,很白很耀眼。于是就有“雪花銀”的美稱了。 張炳華向記者透露,銀錠為家傳之物,平時很少示人,今天終于知道了它的真正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