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幣話(15) 寶窟魔影(賈關法) |
發布日期:10-12-09 08:23:4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賈關法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12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人們都說,絲綢之路是一條連接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五彩之路。行走在這條路上的有駝隊的商人、取經的僧侶、戍邊的將士、星馳的驛吏等等。然而,千萬別忘記,還有那些形形式式的盜賊的魔影。 公元366年,一位沙門樂尊者行至敦煌,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于是萌發開鑿之心,后歷建不斷,遂成佛門圣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逐漸成為東西方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中心,是世界上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 光緒二十六年(1900)四月二十七日,一個默默無聞的王道士(王圓箓),無意中發現石窟內有一個被壁畫隱藏的門洞,進去一看,洞里有無數白色包裹,排列得非常整齊。王道士那里知道,他的偶然發現,卻是一件震驚中外學術界的大事,在這個后來被稱為“藏經洞”的小石室內,珍藏著數不清的經卷、書籍、織繡、繪畫、拓本、地理志、銅雕像等,記載了中國千百年間的文化實績與發展軌跡。 2000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紀念銀幣,長方形,重2盎司。全套6枚,正面圖案均為敦煌莫髙窟標志性建筑“九重樓”主景,背面圖案為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的6幅敦煌“飛天”。 藏經洞的發現,使莫髙窟蜚聲中外,同時也引來了盜賊們的頻頻光顧。千年寶窟,妖霧彌漫,魔影重重。一個由印度總督派遣的“探險家”斯坦因,借著調查地理為名,帶了一個翻譯悄悄地來到敦煌。他用甜言蜜語和白花花的銀子使王道士上當受騙,在7個昏暗的夜晚,雇用40多頭駱駝,將24箱近萬卷佛經,5箱近500卷絹畫和絲織品等偷偷運走。7年后,這位原藉匈牙利、移民英國后為印度官員的貪壑難填之徒,再次混入敦煌,又騙走了王道士私藏的570卷敦煌文物。此事轟動國內外后,令許多外國盜賊和某些中國官吏垂涎三尺,紛紛摩拳擦掌,接踵而至。其中有沙俄的奧勃魯切夫、鄂登堡,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美國人華爾納。華爾納雖姍姍來遲,卻盜走了反映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使西域的初唐壁畫和328窟盛唐最優美的半跪式觀音彩塑等頂級珍寶。更為可惡的是,他在用化學膠布剝去最精美的壁畫的同時,致使不少藝術珍品當場遭受破壞。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