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高照 |
發布日期:12-06-04 08:30:4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新晚報 作者: |
明清二朝,民間鑄造了一種圓孔形的花錢,名為“文星高照”錢。讀書人常將此錢幣隨身佩戴充當“護身符”,希望在應考中得到文昌帝君庇佑、順利金榜題名。 我收藏的花錢中便有這么一枚。此錢背面是“狀元及第、一品當朝”八個大字,正面為“文星高照”四字楷書,旁邊是一魁星立于巨鰲頭上,寓意“魁星點斗、獨占鰲頭”。這魁星右手握一支大毛筆,稱朱筆,意為用筆點定中試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魚的頭部,左腳揚起后踢以求在造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勾,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明朝時,科舉要實行“五經取士”。每經考取的頭一名便稱之為“經魁”。在鄉試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須分別是其中一經的“經魁”,故又稱“五經魁首”,也就是我們今天常在行酒令中聽見的“五魁首”的來歷。因此在古代,長輩們常將文星高照錢作為禮物贈予小輩,讓學童懸掛在脖頸之間,以祝福子孫們飽讀詩書、科舉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