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世博進行時》: 迎世博,聚焦商業服務 |
發布日期:09-01-20 08:52:4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意到現在我們短信平臺上7401的一位朋友,是一位中學生,他說“我覺得在購物的時候,讓我舒服的是每年到年末都可以打折,特別實惠的;不足的地方是,有的時候服務員態度不是很好。”
那他說到態度不是很好,因為說得不是很細致,是從短信上來說的,我想可能是讓他覺得感覺不是很好。一般來說,態度不是很好,可能包括的內容還是很多很多的。你們有沒有讓商家在服務過程中,態度是怎么來要求的?
徐中范:從我們東方商廈本身來說,我們對營業員的要求是,你在接待顧客的時候,一定要設身處地站在顧客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心情。剛才那位來短信的朋友說到這個問題,有時候對態度的不滿意,其實是指營業員會在接待的時候,因為在打折比較忙的情況下,他沒有注意到他接待顧客的整個表現。我覺得是沒有到位。
主持人:對。那就是說,即使在很忙的時候,可能也應該兼顧一下,如果是忙不過來,你可以先說“請稍等”,然后先接待排在前面的,可能排在后面的也會知道我是后來的。其實在態度這方面真的是有很多很多,它涉及到購物時的一個感覺。 還有一位朋友說“現在售貨員好像以貌取人的現象有所好轉。”說到以貌取人,可能大家都會想到,以前真的是有這樣的情況。一走進商店,然后所有售貨員的目光就“唰”地一下全都聚焦過來了,開始上上下下地打量你、掂量你,看你有多少可能消費的能力等等,這其實是一種以貌取人,一下子就會渾身不自在,你想想有那么多目光都聚焦在你身上,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他是說“現在這個有所好轉,但是可能還是要跟著,這點是不太好的。”
陳文富:這是我們所謂的“貼身服務”。你顧客進來了,他馬上就盯上去,所以有的顧客就感覺到不自在,你貼的太緊了。這可能也有些規范。
徐中范:這種現象在我們東方應該是不存在的,我們對營業員都有要求。其實我們在顧客進柜的時候,他會默默地關注著,不會馬上迎上去對他緊貼服務。緊貼服務是在他關注商品以后,有停留時間才會慢慢去接近。
主持人:這其實是涉及到,到底售貨員和顧客多遠的距離是一個合適的距離,包括目光的距離。像徐總說的,一來可能是要求不要把目光先盯上去,先歡迎;然后等到他挑商品的時候,你可以觀察一下,他到底是一般性的看一看,還是有目的;那么一般性看到什么程度,好像是喜歡,喜歡到什么程度。可能這里面也有一些心理學的內容?
徐中范:會有消費心理的研究。
主持人:但是如果說不跟,或者一點也不理,恐怕又會讓顧客有被怠慢的感覺?
徐中范:我們一般都是進來以后會先有個招呼:“你好”、“歡迎光臨××柜臺”。對這我們都有要求,但不是馬上跟著就把商品全部介紹給他,這是不一樣的。
主持人:那什么時候恰到好處地上來介紹這個商品呢?
徐中范:一般到他在瀏覽商品以后,他停留在某一件商品上,這個時候。他有時候手會伸上去摸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會上去介紹。
主持人:而且是他對哪個感興趣,那就對哪個作介紹?
徐中范:對。如果顧客說“我看看”,那他又會暫時避遠一點。
陳文富:一個時機和時間的問題。什么時機上去,什么時間介紹商品,這也有關系。
主持人:對。這其實除了有銷售心理,可能還要掌握顧客的消費心理。
陳文富:消費心理的揣摩,了解什么時候應該介紹商品了。
主持人:對。你上去早了,也許會引起他的戒心和不快,他本來想繼續看一下,他戒心一起來,可能就會……
徐中范:反而引起反感。
主持人:對。是的,然后就走了。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