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章跌價兩至五成遭受質疑(廣州日報) |
金銀章跌價兩至五成 收藏價值遭受質疑 6月時間,廣州市將先后上市兩套金銀紀念幣,眾多藏家摩拳擦掌,期待盛世藏金能帶來理想的投資收益。然而,記者走訪了廣州零售市場發現:供應大幅增加,可以概括目前的金銀幣市場;而按照供需關系決定價值的理論,金銀幣的收藏價值很可能也在供應增大的情況下被大幅稀釋。 專業人士建議,應根據發行量與工藝設計擇優買入,不必盲目收藏。 文、圖/記者 曼妮 廣州市場中,一方面,金銀幣及其衍生品的數量大幅增加,每當遇到國內外盛會,無論重大與否,市場必有金銀產品推出。另一方面,金銀幣的發行量被無限擴大,重量卻在不斷減少。自2012年以后,原來重量為二分之一盎司的扇形生肖金幣被改換成了三分之一盎司,發行量卻被擴大了幾萬枚。 彩金掉色脫色? 哪些金銀幣跌價最為厲害?——金銀章跌價兩至五成,名副其實“裸賣” 縱觀近5年的金銀幣市場,跌價最為迅速的品種,莫過于2006年~2008年發行的奧運會金銀紀念幣,由于發行機構壟斷抬價、機構囤貨操作,其二組、三組品種至今都沒有“回本”。三組產品在廣州當年的零售價高達16000元以上,而今二級市場卻只能以12000元的價格成交。 除此之外,彩色金銀幣也是近年來發行量增速最快的品種。對于近5年時間中發行的新幣種來說,除開了京劇臉譜等個別品種,彩色金銀幣的價格走高速度、幅度均遠小于同一系列的本色金銀幣;盡管國際金價突飛猛進,多數彩金產品在二級市場價格卻停滯不前,甚至有不少藏家投訴:彩金出現了掉色脫色的現象。 即便如此,金銀幣的跌價幅度仍不可與金銀章相提并論。金銀幣具備貨幣功能,金銀章不具備貨幣功能,卻成為近幾年時間里市場金銀產品種類擴充的主力軍,各類運動會必發金銀章;發行機構名不見經傳,發行量無從考據。 龐大的發行量完全抵消了金銀章的工藝價值。在廣州縱原郵幣卡市場,絕大多數今年來發行的金銀章都只能按照金銀材料價值成交,被笑稱為“裸賣”;對比當時的銷售價格,其跌價幅度在20%~50%不等,可謂慘不忍睹。 “老精稀”產品盈利 記者廣泛走訪了廣州二級市場與廣大錢幣收藏愛好者,了解到多數獲利頗豐的投資者收藏的都是2000年之前發行的“老精稀”產品;而近5年收藏金銀幣的投資者,多數并沒有賺到實惠。 收藏金銀幣 建議不要從低到高 要逆向思維 香港的陳景林先生是業內的資深收藏家,他認為:跌價最為厲害的金銀幣并非收藏價值最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