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驚現古錢幣窖藏 |
發布日期:12-06-08 08:34:3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每日甘肅網-西部商報 作者: |
一鏟子下去刨出個古代銀行
重達2000公斤的古幣窖藏,在施工過程中“重見天日”。記者獲悉,日前,和政縣舊城區一處工地,在施工過程中意外發現一座古代錢幣窖藏,經保護發掘,出土各式古錢幣重達2000多公斤,時間跨度1300多年,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大,在當地實屬少見,為研究古和政經濟、文化、流通領域發展提供了重要信息。 挖出錢窖錢幣重達2000多公斤 由于古代窖已被破壞,文化部門決定進行搶救性發掘。參與現場發掘的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專家鄧仲祥告訴記者,當時發現的錢幣沒有儲藏在任何盛器中,大量的錢幣都是用絲繩串系,直接入土窖藏。由于年代久遠,出土時大部分都凝成串結塊。由于直接入土保藏,絕大部分錢幣均有蝕銹、綠色銅銹,更顯出土錢幣古色古香的韻味。 鄧仲祥告訴記者:“當時我在縣文化部門現場收集起來的物品中,隨便掰開一結串結塊的古錢,發現大部分古錢均為北宋錢,少量為其他朝代鑄幣”。經有關專家初步揀選,發現這批錢幣中最為常見的有:太平通寶、淳化元寶、明道元寶、景佑元寶、皇宋通寶等30多種,還有唐代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參雜其中,少量漢代五銖,以及金代正隆元寶,南宋建炎通寶、紹興元寶混入其中。更令人驚奇的是,專家在稱重時發現,這批出土古錢幣竟然重達2000多公斤。 錢文書體盡顯中國錢幣藝術高峰 據了解,這批出土古幣以北宋錢幣居多,約占總數的90%。據鄧仲祥介紹,北宋錢幣錢文書體十分豐富,幾乎占用了漢字所有的書體,共有篆、隸、真、行、草、瘦金體等,其書法精湛、風格各異,猶如書法之博覽,給人以美的享受及啟迪。北宋錢幣藝術流派紛呈,多姿多彩,達到了中國錢幣藝術的頂峰,成為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 此次出土的宋太宗趙炅親書的淳化元寶、至道元寶,真、行、草三種御書體錢幣,開創了皇帝書寫錢文的先河。宋代大書法家米芾譽其為:真造八法,草入三味,飛白入神。還有元豐通寶上的行書均由著名書法家蘇東坡書寫,其書法字體典雅秀潤端莊嚴謹,亦有雄奇跌宕酣暢淋漓之感。徽宗皇帝趙佶以金書體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及宣和通寶小平錢文,其字體結構疏朗,骨秀格清,筆筆挺勁犀利,劃劃輕落重收,豎劃收筆帶鉤,橫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字字瘦勁俊逸,成為我國錢幣史上的杰作。 數量之豐佐證宋代茶馬互市的繁榮 鄧仲祥表示,北宋時期,對錢盛行,因而堪稱為古錢幣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類別之豐富,書法之優美,版別之繁多,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