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把錢幣名齋館(張春嶺) |
發布日期:12-03-18 08:23:5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張春嶺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2年3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大文豪蘇東坡在《喜雨亭記》中說:“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得到一款珍稀的錢幣,是每個錢幣藏家夢寐以求的事情。假如得到的是古錢幣中最為珍貴的孤品,收藏家大概就會手舞之、足蹈之,甚至邀請同好雅集共賞、吟詩作文志喜留念。如果這些還不足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他們干脆以所獲的錢幣作為自己的齋館名號,以示永志不忘。 張叔馴是當年與方若、羅伯昭齊名的錢幣收藏界領軍人物,俗稱“南張、北方、西蜀羅”,曾經擁有國寶金匱直萬、大齊通寶、靖康元寶、隸書小平銅錢等珍稀古錢。其中的大齊通寶,為中國古錢之最。第一枚大齊通寶,是清朝書法家戴文節的藏品,因缺一角,世稱“破大齊”,據說這枚錢幣已經埋入地下不在人間了。抗戰前張叔馴也得到一品那是于鄉間兒童所踢的毽子上取下來的已被鉆了四個系繩子的小洞,世稱“四眼大齊”。張叔馴得到此品從此自號“齊齋”。當時他的藏品天下第一,古錢收藏如山,珍稀品如云,隨便抓一把里面就有天策府寶、南宋鐵母數枚。因為他的好古錢太多,選擇齋名也不容易,但是最后選擇了“齊齋”作為齋號,說明大齊通寶在他眼里確實非尋常錢幣可比。 陳仁濤為上海富商,浙江鎮海人,生于上世紀初,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病逝于香港,因收藏有“國寶金匱直萬”,名齋曰“金匱室”,自號“金匱室主”!皣鴮毥饏T直萬”是新莽時期錢幣,錢體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圓形方孔,篆書直讀“國寶金匱”四字,下部為一鏟形,篆書“直萬”二字。此錢以其造型的奇特、書法的古樸和存世的稀少而被錢幣界譽為古錢魁首。據說該錢曾易黃金千兩,世間僅存兩枚,連古罕珍品過眼無數的錢幣學家,見過后也忍不住贊嘆它“真泉中之尤物也”。 陳仁濤生平喜好收藏,上世紀三十年代愛上古泉,于是廣事搜羅,收藏漸富。1934年春,陳仁濤曾出價十余萬元購得方若舊雨樓全部藏泉。張、方、羅、陳四家之藏,陳氏已占其二。由于得到藏泉名家戴葆庭、馬定祥等人提供錢幣藏品,至上世紀四十年代后期,陳仁濤已收集到迄今我國最完備的一份古貨幣,其中不少是碩果僅存的稀世珍品。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香港學者徐镕先生觀看過陳氏藏泉后評說:“金匱室所藏歷代貨幣,多逾萬種,孤品尤伙,皆故宮之所未備!鄙虾=夥徘跋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