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炒金公司陷入癱瘓 貴金屬類期貨交易紛爭不斷 |
廈,開設了上海分公司。昨天下午,上證報記者來到金茂時尚生活中心(金茂大廈裙樓),一位安保人員指向2樓一間正在裝修的店鋪表示:“恒泰大通黃金理財中心原先就在這個位置。搬離此地已近1年。”而商場的多個指示牌也已遍尋不著“恒泰大通”的印記。 據稱,這家店最初開業時還是挺熱鬧的。2012年3月,恒泰大通還在上海南京西路開設了一家黃金理財中心,記者了解到目前這家理財中心也已關門歇業。 記者試圖聯系恒泰大通上海分公司總經理蔡英妮,電話撥通后被號碼主人告知:“你找錯人了。” “恒泰大通在店鋪里看似展示銷售實物黃金、白銀產品,實則是吸引客戶從事金銀產品的網上預付款交易。”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其保證金杠桿在5-50 倍。這一說法在恒泰大通以往發布的資料中也得到了證實,其號稱為客戶搭建了一個可在互聯網上24小時交易黃金和白銀的平臺。 官司纏身 京衡律師集團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郝大海,代理了多起投資者起訴恒泰大通的民事案件。郝大海告訴記者,去年一例勝訴的案件中,一審和二審法院均認定,恒泰大通的集中交易、保證金制度行為為變相期貨交易。因該公司無經營期貨交易業務的資質,據此判決恒泰大通與投資者之間簽訂的合同無效,判令其返還投資者 30余萬元,目前該案件已經執行完畢。 郝大海說,另一起投資者起訴恒泰大通的案件將于本月22日在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開庭,恒泰大通方面已經接到了傳票并提出了管轄權異議。 郝大海向記者透露,目前司法機關僅通過個別民事判決認定恒泰大通的交易模式為變相期貨交易,投資者向行政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舉報該交易模式涉嫌違法,均無法得到有效的回應。 當然民事訴訟的結果也不全盡如人意,曾有投資者以恒泰大通在交易軟件中做手腳為由狀告其欺詐,然而相關法院因投資者證據不足最終未支持其訴訟請求。 地下炒金風險 “1萬元做100萬的生意”,以少博大,這種類期貨的操作,恒泰大通或不是第一例,也可能不是最后一例。 記者對像素小區中男子提供的“中色貴金屬”進行查詢,發現并沒有這樣一個公司,只是有一個“中色貴金屬高返傭招全國一級代理商”,地址留的是“鄂爾多斯-東勝”。 一業內人士介紹,2003年以來,黃金投資迎來了“黃金十年”,國內地下炒金盛行,其中不乏以少博大的類期貨的操作。上海證券報曾以《瘋狂的金子危險的雷區:250億資金對賭地下炒金》進行深入報道。 一位媒體朋友訴苦,有一次參加期貨會議留下一張名片,之后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