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來的9月,歐洲又將再次進入多事之秋,緊密圍繞歐債危機的幾出重頭戲將連續上演,讓人多少有點透不過氣來的感覺。按照既定日程,德國將迎來大選,包括葡萄牙、西班牙、希臘和意大利在內的歐元區重債國也將在9月迎來債務到期高峰的挑戰,希臘更可能需要第三輪援助。這些不確定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歐債危機在9月重新發酵。有分析人士表示,面臨結構性失衡、債務危機不穩等諸多問題的歐洲經濟要走上持續增長還有一段艱苦的路要走。
日本:將步希臘后塵?
日本內閣府日前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第二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按年率計算為2.6%,低于第一季度經修正后的3.8%,也低于市場預期。與此同時,新興市場經濟增速放慢讓日本汽車和電子產品出口前景變得暗淡,顯示海外經濟對“安倍經濟學”帶來的影響。
此外,債務問題的陰影一直籠罩著日本經濟。過去20年,日本國債平均每年以40萬億日元(約合408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日本政府的債務在1981 年超過100萬億日元,2008年達到500萬億日元,如今已突破1000萬億日元。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正面臨“增稅陷阱”:日本政府要增稅,就必須同時深化經濟結構改革,出臺一系列維持可持續增長的戰略以提振市場信心,但這恰恰是“安倍經濟學”的短板。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擔心,日本會像希臘那樣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盡管日本國債90%由包括銀行、保險公司等在內的國內投資者長期持有,國內的高儲蓄率也可消化大量國債,但如果日本政府重建財政體系沒有根本性進展,爆發主權債務危機將不可避免。
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安倍經濟學”如果失敗,日本經濟將無法繼續實現增長,隨之出現的償債能力問題勢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新興市場:
危機將繼續蔓延?
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3.9,創下自3月份以來的新高,8月份歐元區綜合PMI指數為51.7,達到近26 個月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興市場經濟增長開始呈現出減速的跡象,不可否認的是,新興經濟體正在經歷痛苦的轉型期。
作為金磚國家之一的巴西,經濟增速近年來持續下滑,今年第一季度經濟環比僅增長0.6%,7月PMI更重現萎縮,降至48.5。與此同時,巴西政府危機再現,民調顯示在巴西6月中旬發生大規模民眾示威游行之后,總統羅塞夫的支持率由超過70%降到不足50%。隨著美聯儲退出步伐臨近,巴西又開始承受資本大規模撤離之痛,雷亞爾兌美元匯率跌至近5年以來新低,領跌拉美貨幣。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