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連遭“空襲”暴跌背后或藏做空陰謀 |
白銀T+D交易來看,已經進入了非常活躍的時期,其中20日平均成交量從2008年4月的2萬多手,上升到2009年10月的10萬多手,再到2010年5月的20多萬手,而2010年10月再上新臺階,達到60萬手以上。 短期下跌不改長期走勢 龔山強認為,此次下跌是以本·拉丹之死為借口、對沖基金主動拋售為事實、各大交易所提高白銀交易保證金比例為催化劑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沖基金為何在5月1日拋售白銀,或許和中國"五一"假期休市有一定的關系。”龔山強稱,當時的國際銀價若換算為人民幣價格的話,其實比國內市場交易的價格低了近500元/千克,這意味著國內外白銀價格之間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間,而假期國內市場停盤的事實讓國際套利者發現,無論怎樣打壓銀價,國內市場均無法應對。初次下跌時間為5月1日北京時間7:00左右,而11:30左右奧巴馬才公布拉丹消息,市場即時陷入恐慌,才出現目前這種暴跌行情。 雖然銀價在短期內出現暴跌,但到目前為止,全球經濟基本面并未發生重大變化,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的通脹形勢依然嚴峻,換句話說,支撐白銀價格上漲的基本因素并未改變。 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在繼續購買黃金,墨西哥最近才購入近100噸黃金。龔山強認為,這證明貴金屬并未失去其價值,因此現在這種大幅下跌,雖然觸目驚心,但實際上是在修正此前過熱的價格,擠出水分。隨后,白銀將很可能重拾升勢。短線上,恐慌情緒嚴重,繼續回調的可能性也非常高,預計在30美元/盎司左右會有比較強勁的支撐。 此外,威爾鑫黃金首席分析師楊易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期銀價基本是投機性上漲,上漲后肯定會出現投機性獲利兌現的一個修正,目前來看這一過程已經開始。 楊易君認為,目前全球宏觀環境沒有改變,這一宏觀環境主要建立于貨幣寬松的基礎上。這就注定了黃金、白銀牛市根基沒有動搖,但這個牛市的根基不能理解為可以無限制投機性上漲。因此本波下跌就是對過度投機的修正,當價格修正到符合投資的主線時,投資者完全可以再次買入白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