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暴跌之謎:誰拋了巨額賣單 |
久盤必跌的魔咒終于在黃金市場上得到應驗:7月14日,逾30美元的跌幅刷新了2013年來金價單日之最。 令人驚訝的是,在14日歐洲時段及紐約時段盤初,國際黃金期貨市場的交易量大幅飆升。其中紐約市場開盤約有13.7億美元的黃金期貨合約被拋售。多位市場人士分析,巨額賣單是當日金價暴跌的最大“元兇”。 從市場表現看,國際現貨金價當日盤中出現三跳水:亞盤時段末急挫逾10美元,至1317美元附近。歐洲時段盤初,現貨黃金企穩在1320美元附近,隨后再次重挫20美元,時段末刷新1302.90美元/盎司的一個月低位。紐約時段中,現貨黃金在1306美元附近盤整,最終收報1307.1美元/盎司,跌幅為2.32%。 據介紹,諸如此類的巨額成交導致行情出現異常波動的案例自去年以來已經屢見不鮮。2013年,交易時段中的巨額交投曾多次引發紐約期貨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的熔斷機制。由于黃金對多空信息異常敏感,大型機構在減持自身持有的黃金多頭倉位時,很容易誘發多頭止損連鎖反應,導致巨量合約在瞬間成交。不過,隨著電子化交易技術的升級,使得在交投過程中的巨量交易成為可能。 然而,是誰拋出了巨額賣單?原因是什么? 可能之一:大型基金又一次血洗散戶。 分析黃金市場的三個參照物: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持倉數據、黃金ETFs數據以及實物金,頂金貴金屬研究員張強認為,類似金幣、首飾等實物金市場的拋售不會對金價產生過于迅速的影響,也不會在期貨市場上反響這么強烈。而CFTC和ETFs數據卻雙雙顯示為增倉,表明機構對金價走勢是看好的。 “顯然,大單拋售出自大型投機資金之手,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將做多信心不足的散戶過濾掉。也即期貨市場上常說的‘洗盤’或‘抖盤’。”張強認為,這是國際機構的典型操作手法:恐嚇散戶——嚇跑散戶——下跌中自己不斷抄底。 可能之二:某投行回收流動性之緊急措施。 知名投資專家肖磊認為,葡萄牙銀行債券違約,可能導致一些投行金融交易頭寸風險加大,拋售黃金應急。從13.7億美元的規模來看,不是一般基金和散戶所能駕馭的,況且金價最近一直向好,散戶和基金沒有理由此時突然一致拋售,所以最有可能的是某投行應對緊急流動性需求的一次操作。 可能之三:游資,或者說熱錢的聞風而逃。 世元金行研究員沈匯川認為,投機市場中的資金是有限的,并且不僅僅限于一個市場,哪個市場賺錢他們就會去哪。而黃金在這一年多來的萎靡不振與美股等風險資產的持續走高有著莫大的關系。在葡萄牙銀行業危機緩和,美股財報利空出盡之日,金價出現暴跌是可以理解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高0.66%,標普500指數收高0.4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高0.56%,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性指數(VIX)下跌2.15%至11.82。歐洲股市亦是氣勢如虹,德國DAX指數收高1.21%,泛歐斯托克600指數收高0.85%。債市方面,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3個基點至2.55%。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再跌2%。以上數據再結合金銀的暴跌,都說明了市場風險情緒的回升,資金逃離貴金屬市場。 而對于程序化高頻交易,沈匯川則歸結為不可小覷的幫兇。他說,程序化高頻交易也在這其中扮演了不可忽略的角色,其追漲殺跌的操作特點使得黃金在跌破重要支撐位(如1332美元和1311美元)時自動執行了大量的追空操作,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下跌速度并加深了跌幅。 然而,更大的陰謀可能還在后面。張強分析,鑒于黃金短期看漲、中期看空,這些機構在拉升金價之后可能在制造一個更大的陰謀——“做多的陷阱”。 “我預計國際金價在2014年年底、2015年年初之際將跌至1000美元左右。”他說,屆時為了創造更大的下跌空間,當前這些機構必須盡量拉升金價。 對于短期看漲金價的理由,張強介紹,一,近五年來,國際金價在7、8月份均維持上漲態勢;二,從資金流向看,CFTC和ETFs數據顯示,二者都在加倉,其中黃金ETFs持倉量重回800噸上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三,1300美元是近一年來金價的多空分水嶺,只要維持在該價位的上方,就仍然屬于看漲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