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體系即將發生變革 黃金的未來角色 |
更大的作用,黃金交易必須更加活躍;而一旦黃金交易更加活躍,黃金事實上就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黃金直接買賣,將伴隨著央行黃金在官方借貸業務中更廣泛的使用以及在一些交易中將黃金作為擔保的情況,從而反映出私營部門的發展。 第三,黃金不會取代法定貨幣,金本位制不會恢復。 對金本位制黃金年代的懷念,加上對于政府駕馭法定貨幣的能力的擔憂,不時引發人們對于將黃金恢復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之根本基礎的呼聲或預測。但這是不可能的。黃金的相對稀缺性意味著,它只能部分地取代某一種法定貨幣,而作為歷史遺產,連這也是極不可能的。 第四,黃金將日益成為貨幣對沖工具,而不僅僅是美元對沖工具。 隨著世界向多幣種儲備體系發展以及黃金事實上成為該體系的一部分,黃金與美元的特殊關系將減弱。目前黃金與美元的負相關關系將擴大到其他儲備貨幣,使黃金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所有法定貨幣的對沖工具。黃金將保留作為資產的特點,而非他人債務。此外,黃金很可能繼續作為對沖地緣政治風險的工具。 第五,央行儲備中的黃金很可能實現再平衡。 官方儲備中黃金持有量的集中現象有望從西方工業化國家逐漸向新興市場經濟體轉移,尤其是亞洲。例如,德國聯邦銀行(行情 專區)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將黃金儲備保持在非常穩定的水平,不愿賣出黃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國財政部在利潤分配上意見不一。如果這種分歧得到解決,德國聯邦銀行采取“再平衡”的舉措,例如直接將黃金賣給中國央行,這將引起廣泛反響。雖然要達成此類協議十分復雜,但未來數年,關于這類做法的討論可能提上國際議程。 第六,更加關注央行金庫的地理位置。 中國的大型銀行正積極興建金庫以支持中國私營部門的黃金活動,它們將逐漸為發達及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央行提供儲存設施,這將削弱西方在這一領域的傳統優勢。實物黃金持有多元化將成為全球央行黃金買賣趨于分散的副作用。與提高央行金庫黃金可交易性的舉措相一致的是,各國央行及其他官方機構將會注意把黃金存放在更便于作為擔保及用于其他形式交易的地方。便利性、可靠性和成本問題,將引發各國央行對將黃金存放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和英格蘭銀行等主要傳統中心央行的更大關注。 [本文為歐洲官方貨幣金融機構(OMFIF)報告《黃金、人民幣和多幣種儲備體系》選摘,OMFIF為第一財經研究院戰略合作智庫,本報記者許釗穎摘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