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多年的黃金ETF進入倒計時。
1月25日,證監會正式對外發布《黃金交易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這意味著黃金ETF上市的制度性障礙已經清除。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證監會將抓緊推進審核工作,盡快推出黃金ETF產品,嚴格監控產品運行,逐步積累經驗。
截至目前,包括國泰、華安、易方達、博時共四家基金公司上報了首批黃金ETF產品。
“(黃金ETF)初期審慎推進過程,目前沒有杠桿。”上述負責人強調。
2012年年底,受歐美國家量化寬松政策預期,大量資金曾進入黃金等資產避險,一度推高黃金價格至歷史高位。然而,近期由于歐美經濟復蘇較為樂觀,黃金市場陷入下跌通道。
在這個時機推出黃金ETF是否生不逢時?
監管層審慎推出,初期無杠桿
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國內黃金ETF才邁出了一小步,“初期審慎推進”是監管層對于黃金ETF的主基調。
在2012年12月,有關黃金ETF推出的消息開始在業內流傳。國泰、華安基金公司均在當月上報了黃金ETF及其連接基金。而華安基金對于黃金ETF的實際研發早在2009年就開始起步。
業內人士認為,監管層對黃金ETF的大力扶持,主要是出于戰略意義上的考慮。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央行必須持有更多黃金以分散外匯儲備風險,黃金ETF的推出能夠最快速度地擴大‘藏金于民’的規模,從而增加國家廣義黃金儲備。”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王陽分析。
中國既是世界第一產金大國,也是世界最大黃金消費國,中國需求雖已成為國際金價的重要影響因素,但黃金定價權仍掌握在歐美市場手中。“境外黃金ETF規模變動是國際金價的重要風向標,隨著黃金ETF的創新發展,將加快推動國內現貨黃金市場和期貨黃金市場的共同發展,提升中國在世界黃金定價中的國際影響力。”
目前全球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往往都是黃金交易中心,由于黃金ETF掛鉤于黃金實物產品,同時又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因此發展以黃金ETF為代表的黃金衍生品市場,可實現我國交易所基金市場與黃金期現貨市場的互補與聯動。
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國內黃金ETF才邁出了一小步,《中國經營報(微博)》記者了解到,“初期審慎推進”是監管層對于黃金ETF的主基調。
記者注意到,《暫行規定》第四條規定:“保證金交易只能用于風險管理或提高資產配置效率。”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員嚴佳煒表示,這主要是對投資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延期交易品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