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礦石談判“惑”字當頭 |
發布日期:10-04-07 09:23:1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焦立坤 |
繼續堅守在談判桌上還是跟隨日本暫時接受礦商們的獅子大開口?面對鐵礦石這一“瘋狂的石頭”,在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下,中國鋼鐵界正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而值得業界注意的是,雖然中鋼協、五礦商會“安內”的舉措正在展開,但是這三道“鐵令”能否化解進口鐵礦石的困境?面對鋼鐵生產這個昂貴的“口糧”,中國要奪得對等的話語權、實現涅槃還需要多少修煉? 從70萬噸升到100萬噸: 鐵礦石進口通道收緊 本月初,日本、韓國鋼廠們紛紛表態,與巴西淡水河谷達成初步協議,同意今年4-6月將鐵礦石價格較去年提高90%-100%,并實行季度定價。對此,中鋼協斷然稱,目前中國鋼企并沒有接受礦商的漫天要價,談判仍在進行,并且中國仍在努力謀求“長協定價機制”。同時,號召鋼廠和貿易商們團結起來,近兩個月拒絕或減少從三大礦商進口,抵制其壟斷行為。 在與礦商們艱苦對陣的同時,國內整頓進口鐵礦石貿易市場的大幕已經拉開。4月2日,中鋼協聯手五礦商會共同召開了“規范鐵礦石市場秩序聯合會議”。引人關注的是,會議通過了《2010年鐵礦石進口企業資質標準及申報程序》、《關于進口鐵礦石代理制實施細則》和《進口鐵礦石合同信息上報登記及其流向登記備案規定》三大行業性自律文件。種種跡象顯示,一場新的內部整頓風暴即將來臨。 記者昨日獲悉,新規對企業申請鐵礦石進口資質給出了四個硬性指標: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進口企業銀行信用等級達到2A級以上、銀行授信額度在4億元以上、2009年海關統計進口鐵礦石總量達到100萬噸(含)以上。 跟往年相比,變化在于最后一個指標,此前要求的年度進口量在70萬噸。鋼鐵咨詢機構“我的鋼鐵”資訊總監徐向春指出,從70萬噸提高到100萬噸,砍掉的企業數量可能不多,不過給出的信號是將逐步提高門檻、逐漸達到減少進口商數量的目的。 據了解,中國鐵礦石進口商最多時有500多家,2007年減至112家。不過在巨額利潤刺激下,據說目前有近200家企業從事進口。業內指出,在削減部分不合格企業的同時,新規給一些有實力的民營鋼廠以機會,帶來行業洗牌,減少炒賣鐵礦石的現象。 同時,對于代理制,兩協會要求進口鐵礦石嚴格執行一級代理,被代理方所進口的鐵礦石只能自用,嚴禁流向市場。而作為整頓鐵礦石進口市場的保障,中鋼協與五礦商會成立進口鐵礦石聯合辦公室,收集企業合同信息,嚴密監控進口礦石流向。 澳政府總是快速施壓: 談判變成礦商單方“通牒” 面對中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