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產值800億 西藏礦產業“有水長流” |
入超過3億元,社會地勘投入超過10億元。 至2008年底,西藏國土資源廳在全區共設置探礦權1018個,批準登記的面積37543.56平方千米(約占全區面積的3%),其中,詳查探礦權29個,不足總數的3%,而預查探礦權約占總數的80%左右;全區共設置采礦權234個,批準登記面積1503.35平方公里(約占全區面積0.13%),其中,國土廳發證89個(以金屬礦產為主),地(市)國土局發證145個(以砂石礦為主)。 然而,頻繁的發放探礦、采礦權證,也讓西藏的礦業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2006年前,每天一上班就有人在辦公室堵著,希望能拿到礦! 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有關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2004-2006年前,是西藏礦權交易最為活躍的幾年,當時內地的地產商、服裝老板都蜂擁進西藏開礦。這也為西藏礦業的發展埋下了隱患,以采代探、圈而不探的現象屢有發生。 為此,依據《青藏高原地質礦產調查與評價專項規劃綱要》(以下簡稱《青藏專項》)的要求,西藏自治區正在對境內的礦權進行整合及整體勘查開發。 據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方面介紹,目前正在對礦權進行全面清理,并暫停面向社會出資人辦理新的探礦權、采礦權登記;對不符合采礦權準入條件的探礦權不予轉為采礦權;此外,對已設置的探礦權、采礦權,達不到詳查和開采準入條件的,由原礦業權人按照有關要求進行整合,整合后仍達不到要求的,由中央地勘基金按照勘查成果和礦業權取得方式等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補償措施,收回探礦權、采礦權,以礦產地形式作為國家礦產資源儲備。 2009年12月16日剛剛成立的西藏盛源礦業集團,就是西藏自治區內的礦業產業整合平臺。盛源礦業的有關人士表示,未來集團不僅將在取得西藏境內礦權上具有優勢,同時還將擔負起對已經發放礦權的整合重任。 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有關人士表示,今后進入西藏礦產勘查開發的企業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其一,資質高,擁有一級以上地質勘查資質證書的地勘單位;其二,誠信高,杜絕倒礦的投機商參與西藏的礦業開發;其三,資金實力高,勘查單位的注冊資金需在3000萬元以上,開發單位的注冊資金要在5000萬元以上。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此前由地勘隊伍直接接洽礦權的合作形式,將在西藏銷聲匿跡。從2008年開始,西藏區內的礦權處置權全部收歸自治區政府,并由政府統一規劃處置。這無疑大大增加了中小型礦企介入西藏礦業開發的難度。 從15億到800億 “目前的西藏礦業產業還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