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_JiBi.Net>>今日黃金>>金市觀察>>正文
         
        為“金”而戰 黃金飆漲背后的資金大博弈
        發布日期:11-09-20 09:25:3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匯金網 作者:
        bsp;   從結果來看,最近10年堅定買入黃金ETF的人都賺了錢。那么,是誰在賣出呢?

            答案似有些離譜。沒錯,各國央行竟然成為最糟糕的“黃金交易員”。

            世界黃金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989年到2008年,全球各國央行以每盎司約398美元的均價凈拋售了1.9億盎司黃金。但后來這些央行又以近三倍的價格凈購回了2800萬盎司黃金。

            值得關注的是,黃金大賣家主要是歐洲國家,英國更是因為僅以每盎司275美元的價格賣出一半多黃金儲備而成為最大笑柄(金價目前超過每盎司1850美元)。近年來的大買家一直是中國和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國家。

            一買一賣之間,各路資金圍繞黃金展開的博弈已躍然紙上。

            撲朔迷離的黃金套息交易

            歐美央行到底有多少黃金儲備參與套息交易,一直沒有清晰的數據。如果說只有大國才能玩起這種套息交易的話,對于黃金儲備稀少的新興經濟體國家而言,似乎只有增持黃金儲備這一條路。

            歐洲央行為什么要反復上演低賣高買黃金的舉動?由于從經濟原理很難理解,多年來業內人士對此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通過出售黃金是為了彌補各國財政困難;也有人指出黃金市場很小,擁有高儲備的大國們聯合坐莊,試圖左右黃金價格;更有甚者,懷疑上世紀九十年代歐洲央行的名義黃金儲備“租借”給了銀行家,經銀行家的幾經倒手后早已不翼而飛,故才蓄意壓低金價,試圖讓黃金退出投資品的歷史舞臺,以此掩蓋“黃金壞賬”。

            事實上,至今尚無人能找出歐洲央行這一反常行為的真正原因和證據。但值得關注的一點是,“黃金套息交易”在歐洲確實曾經風靡一時,或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釋歐洲央行并不樂于見到金價上漲。

            一位對沖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各國央行看似穩定的黃金儲備數據背后,“黃金套息交易”大行其道,國際黃金價格也因此受到了直接影響。所謂的黃金套息交易,是指歐美等黃金儲備充裕的各國中央銀行,將儲備黃金以偏低價格“借給”大型商業銀行或黃金生產商,并收取一定的黃金拆出利息收入;拆入黃金的銀行或生產商,一般在黃金期貨市場可以以更高的價格賣空,只要到期實物交割,即可獲得一筆無風險收入。在此之前,這筆收入可預支用來購買這些國家的高息國家債券,從中賺取利差。

            “上述交易模
        9 7 3 1 2 3 4 5 6 7 4 8 :

        精彩圖片
        9月16日集幣視點(集幣
        9月14日熱門品種點評
        特別推薦
        ·第八屆東方國拍錢幣拍賣會開槌
        ·“鋌”起中華民族的過去與未來
        ·亦剛亦柔 全新 Boy Chanel 手袋系列
        ·雅致秋冬驚艷開場 大牌新品搶先看
        ·收藏彩鉆宜從2克拉開始
        ·經典設計巧出新 珠寶別致新品
        ·金樽獎 找準中國人的口味
        ·價值7680萬港元的珠寶腕表亮相香港
        ·Louis Vuitton 2011秋冬男裝大片
        ·紅鉆價最高 克拉鉆才有收藏價值 低等級鉆更
        交易頻道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