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來,在國際金價斷崖式下調的情況下,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百姓紛紛搶購黃金,引發了全球實物黃金的短缺,而美國4月份金幣銷量也是正常值的10倍。
中國百姓此次的搶購黃金行為,應當說是一種對黃金價值和市場規律的樸素認識,但卻招致了市場的質疑與娛樂化。“中國大媽”們的購金行為能否持續?
5月7日下午,中國黃金協會發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我國黃金消費統計數據顯示,1月至3月我國共消費了320.54噸黃金,較去年同期增長25.6%。
同一天,香港發布了中國內地進口黃金數量再創新高的數據。3月份,中國內地從香港進口黃金達223.52噸,較前一月增長1.3倍,創下歷史新高。
而5月7日,CPM集團有關人士卻在北京預計,由于將關注焦點再度轉向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所面臨的問題,“2013年,黃金凈買入量將降低到3760萬盎司 ,較2012年下降2.8%。”
與此觀點相反的是,全球權威貴金屬咨詢公司湯森路透GFMS(下稱GFMS)早在4月4日發布的《2012年黃金年鑒》中認為,2013年,全球黃金的投資需求將上升至2009年以來的最高點。這主要是受到了持續的支持性的宏觀經濟環境利好,包括工業化國家疲弱的經濟增長、正在演變的債務危機及超低利率水平等因素的影響。
美國米達斯基金公司資產管理經理詹姆士表示,全球黃金需求最可靠的數據是由湯森路透GFMS匯編的。目前其最新的月度報告尚未出爐,但現在黃金的需求正處于歷史高位。
“與2012年一樣,黃金的投資需求將成為2013年黃金價格的關鍵驅動力量。”湯森路透GFMS貴金屬研究預測主管尼爾·米德(Neil Meader)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GFMS的《報告》是在全球金價暴跌之前發布的。
與GFMS基于翔實數據的黃金供需關系的研究相比,CPM發布的中文版報告更加側重于對市場資金面以及黃金“投資需求”的分析。
CPM集團董事長杰夫·克里斯蒂安對《中國黃金報》記者表示,黃金價格在短期內可能會上漲,中期來看可能會有一定的下跌,但從長期來看,依然是上漲的態勢。2013年金價將在1300美元至1650美元之間波動,而“投資需求”是影響金價波動的最重要因素。
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國際金價斷崖式下跌后引發了全球實物黃金需求熱潮。這對于分析判斷2013年全年的黃金需求趨勢,無疑增加了很大難度。但在這場爭論中,支持“需求增長”的一派顯然得到了當下市場各方利好數據的支持。 根據瑞銀的最新報告,目前流向印度的實物黃金量繼續保持強勢,為過去12個月平均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