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戲劇化表演的背后危機 |
國家屬于全球最大的產金國,而黃金的漲跌也會影響著對應國家的外匯走勢,從而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政策調整,因此也是屬于國際戰略層面的布局;其三是黃金的投機性功能。經歷了長達12年的黃金牛市后,黃金可能暫時終結單邊上漲的行情。未來或將呈現出長期寬幅震蕩的格局。因此,在寬幅震蕩的行情中,國家的貨幣政策、經濟數據等因素將進一步影響著黃金的走勢,而屆時黃金的投機性也會更明顯;其四是黃金開采成本等相關問題。從過去的數據分析,近二十年的時間內,隨著國際開采技術的進步,成本也出現了持續性下降的態勢。當前,黃金的開采總成本不足300美元/盎司。在開采成本持續下降以及黃金實際需求量逐漸減少的前提下,也加大了黃金的下行壓力。 從黃金暴跌引發的搶購風波,我們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以中國為例,中國大媽的搶購熱潮竟然能夠在短期內買下全球10%的黃金年產量,這樣的購買力也是非常驚人的。不過,這種現象的發生也恰好反映出當前中國的投資渠道過分狹窄。在國內貨幣持續貶值的大背景下,雖說黃金是一種保值能力很強的工具,但是相比房地產而言,卻顯得不那么完美。我們將分析的周期延伸至100年,也就是說100年前一塊黃金可以買下整個北京四合院,而100年后十塊黃金也未必能夠買下來。這樣的例子能夠說明什么?就是說明了房地產的保值能力比黃金更具優勢。當前,百姓總希望房價能夠迅速下行,然而房價卻出現了越調控越上漲的局面。歸根到底,還是兩個原因。即貨幣貶值帶來的保值需求和權力尋求、地方壟斷導致的價格高居不下。不可否認,當前國家實際上也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既想控制房價,又想保證經濟增長。然而,正如俗語有云;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接下來,還得考驗管理層的決策水平了。 黃金的漲跌已然不是單純的價格變化,而是一種國際間的貨幣戰爭。然而,在黃金牛市或將終結的預期下,全球的戰略布局也將出現一次較大幅度的調整。當然,在這個大背景下,帶給中國更多的是挑戰,而正確的決策能力將影響著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