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戲劇化表演的背后危機 |
《證券時報》財苑社區認證資料為“職業投資者、多家媒體財經股票評論特約撰稿人”的郭施亮(財苑)發表文章表示,近期國際金價再度出現下行的走勢,令不少投資者感到擔憂。黃金的漲跌已然不是單純的價格變化,而是一種國際間的貨幣戰爭。然而,在黃金牛市或將終結的預期下,全球的戰略布局也將出現一次較大幅度的調整。 原文如下: 近期國際金價再度出現下行的走勢,令不少投資者感到擔憂。而在今年四月份,黃金價格曾經出現了一波暴跌式的行情,短期累計最大跌幅超過15%。同期,以白銀、原油、銅、鋁等商品期貨價格也出現了同步性暴跌的走勢。有部分學者認為,長達12年的黃金牛市已經終結,隨著美國推出QE政策,美元強勢預期將會導致黃金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持續下行的走勢。 談及黃金暴跌,中國大媽與印度大媽無疑成為了當時國際上最受熱議的代表。以五一前后的數據顯示,10天內高達1000億資金狂掃300噸黃金,此購買量約占全球黃金年產量的10%。華爾街大鱷們似乎吃了當頭一棒,紛紛改口之前大肆唱空黃金的論調,而促使了黃金價格出現了短期性的反抽。筆者郭施亮認為,中國大媽的購金熱其實是建立在國內貨幣持續貶值的基礎之上,她們試圖尋求一種更安全穩定的保值工具。當然,從過去數十年的表現分析,黃金無疑成為她們的首選對象。而黃金的短期暴跌也促成了她們的購買欲望。 但是,黃金的暴跌并非毫無原因。而黃金暴跌的背后卻是隱藏著更大的秘密。一般而言,影響黃金價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種。其一是黃金的需求量。從過去的數據表明,黃金屬于一種具有保值功能的工具,而在過去的12年中,黃金的長期走牛也是一個很好的印證。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開始進入低通脹的時代,黃金的保值增值效果也開始趨弱化。另外,隨著多種替代品的出現,黃金的實際需求量也開始出現明顯的下降;其二是國際戰略層面的影響。通過對黃金的深入了解,其實與黃金有著更密切關系的是外匯。以美元與黃金的走勢可以發現,在過去的年份中,美元基本與黃金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即美國經濟疲軟,導致美元貶值,進而增加黃金的需求量,推動黃金的上漲。如今,美國經濟呈現出恢復性的增長,而歐元區經濟的持續低迷,也是影響著美元指數的關鍵性因素。更為重要的是,有消息傳出美國或在不久的將來推出量化寬松政策,此舉也必將鞏固美元的強勢地位,從而拖累黃金以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另外,從數據中可以發現,澳大利亞、中國、加拿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