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對于黃金而言,黃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下稱“黃金ETF”)的歷史要短暫得多。
當初為了活躍黃金市場,刺激全球投資者對于黃金市場的關注和投資,世界黃金協會推出了一個全新的黃金投資品種——黃金ETF。經過在全球各大證券交易所的“演繹”,黃金ETF這樣一種與國際金價密切掛鉤,使用黃金品種組合或基金合同約定的方式進行申購、贖回,并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基金也逐漸開始在投資者精心策劃的資產組合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黃金投資歷史上可以說有兩次創新。”華安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趙燕京指出,“第一次是黃金期貨、期權的誕生,實現了黃金現貨價格和未來價格的聯動。第二次就是黃金ETF的出現,實現了黃金資產的證券化,大大提高了黃金投資的流動性,也讓更多投資者能夠參與進來。”
2004年,世界黃金信托服務公司和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推出了SPDR黃金ETF基金。這只在高增長板交易的黃金ETF很快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一股認購熱潮,也成為當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黃金ETF基金。截至2013年10月27日,SPDR黃金ETF基金的總資產近377.75億美元,持有黃金872.02噸。
而對于中國來說,黃金ETF的發展,只是剛剛啟程。
2013年6月9日,趙燕京至今仍然能清晰地記得這個日子。那天,正在外地出差的趙燕京忽然接到同事電話,得知證監會關于黃金ETF在中國上市的批文終于落地。“這無論是對中國的個人投資者,還是對各大投資機構而言,都無疑是個天大的喜事。”
在趙燕京看來,黃金ETF拓寬了黃金投資渠道,既是黃金交易的工具,也可作為黃金實物投資的替代品。由于其具備較高的流動性,黃金ETF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以GLD為例,在2013年上半年的124個交易日中,平價每天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量就達到1286萬份,約36.5噸。”趙燕京補充道,“而且黃金ETF投資門檻很低,每份只有0.01克,由于市場交易一手的最低份額是100份,因此最小交易單位僅為1克黃金,以目前的市場價格計算,約為人民幣260元。這樣的資金量能讓更多的個人投資者參與進來。”
盡管中國的黃金ETF產品起步比全球首只黃金ETF晚了近10年,但作為全球最為重要的黃金生產國、消費國和潛在的投資大國,中國的黃金投資市場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7月18日,華安和國泰的兩只黃金ETF宣告成立,并且在成立后的數個交易日內迅速完成超過半數的建倉任務,黃金Au99.99現貨合約占凈值比例很快超過50%。
然而,這樣的欣喜并未能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