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北魏節閔帝元恭墓現洛陽:出土拜占庭金幣 |
發布日期:13-10-28 10:01:5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洛陽日報 作者:記者 姜春暉/文 魯博/圖 |
墓葬俯瞰
墓室內的石質墻基在其他陵墓中并不多見
封門處殘留的石磚
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
核心提示 經過近7個月的努力,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對一座北魏大墓的考古發掘工作。這座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區的大墓總長約58.9米;墓室長19.2米,寬12米,深8.1米,其墓葬形制和規模應為帝陵級別,初步推測墓主人為北魏節閔帝元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該墓葬雖被多次盜掘,還是出土了拜占庭金幣一枚,這充分說明當時洛陽與西方交往頻繁,為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再添力證。 1 探訪
形制和規模
與北魏宣武帝景陵不相上下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這座位于衡山北路張嶺村東南方的北魏大墓發掘現場。考古工作者對該墓葬的考古發掘工作已基本結束。 走進墓葬區,立刻被該墓葬龐大的規模所震撼——墓葬的土壙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4部分組成,墓道朝南,墓葬總長約58.9米,其中墓道長39.7米,寬2.9米;墓室長19.2米,寬12米,深8.1米。 負責現場考古發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魏研究室博士劉斌介紹,去年7月,他們就進駐該考古工地,開始考古發掘工作。今年1月,他們對該墓葬的考古發掘田野工作基本結束。為了尋找該墓葬的封土及可能存在的陵園建筑遺跡,他們還對墓葬周邊的區域進行了調查鉆探,但并無所獲。 “墓葬為長斜坡墓道、前后甬道、單方室磚券墓,這是北魏時期的墓葬所特有的墓葬形制。”劉斌說,該墓葬的形制級別之高、規模之大,與附近的北魏宣武帝景陵等帝陵不相上下。 如此大規模的墓葬是如何建造的呢?“墓葬采用方坑明券的方式建造。”劉斌說,建造該墓葬時,首先要開挖一個明坑,然后用磚石券建墓葬,建造完成后再填土覆蓋。 他的這一說法,被在墓室里發現的9個圓形柱坑所證實。在這9個柱坑中,中間的1個柱坑呈方形,周圍的8個柱坑呈圓形。“這些柱坑應為搭建‘腳手架’而用,待穹隆頂砌成后再拆除。”劉斌說。 2 近觀
壁樁、石質構件、壁畫,處處透露帝陵“氣質” 站在墓葬高處,往下會看到墓道壁上有13個(西壁6個、東壁7個)凹進去的“柱形坑”。“這些坑我們也是第一次在考古工作中遇到,我們將它稱為 ‘壁樁’。”劉斌說,該墓葬的形制級別之高、規模之大,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在建造的過程中很可能發生過坍塌。為了修補坍塌的部分,造墓人員便打了一些樹樁,再用土將坍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