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周三。分析師因市場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如美國期金市場日前發生的“肥手指”事件),又或對一些已知的事估計不足(如投行調整個別商品在指數中的權重),預測金市波動性很易準頭大失。
以上二事發生于今歲年初,但一里通百里明,世事若盡在個人估算和掌控之中,哪來的窮人?此所以,即使最“貼市”的人,往往也大跌眼鏡。LBMA“雙料冠軍”René Hochreiter,去年預測金銀全行最“準”,但年均金價看1600 美元、銀價27 美元,跟實際年均金價1411美元、銀價23.79 美元距離不小!半p料冠軍”尚且名不副實,余者更不足論矣。
老畢近日發現兩樁與黃金有關的事,對投資者判斷應否把部分資金投入金市或有參考價值。其一,博客圈內無人不識的兩位“欄王”列圖斯(Barry Ritholtz)和沙爾蒙(Felix Salmon),馬年未至即圍繞黃金擦出火花。列圖斯先發“十招”,分十點評述“金甲蟲”2013 年何以傾家蕩產(10 Reasons The Gold Bugs Lost Their Shirts);沙爾蒙還他“十招”,同樣分十點駁斥列圖斯的觀點(10 Reasons Barry Ritholtz Is Wrong About Gold).
就老畢所知,沙爾蒙諸事皆評,雖以口直心快見稱,卻頗受歐美財金大員禮待。然而,他并不替人管錢,百分百專業寫手。在黃金一事上,沙爾蒙并無既定立場,興起跟列圖斯對決之念,看來并非虧損之后的意氣之爭。
反觀列圖斯,擅寫之余曾在紐約投資機構Maxim Group 擔任首席市場策略師;自立門戶創辦列圖斯財富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之前,以行政總裁身份領導投資技術分析平臺FusionIQ。這個背景讓人不期然想到,列圖斯體內布滿炒家基因。此君口中的“金甲蟲”,已把所有投資金市者一網打盡。
然而,在沙爾蒙看來,“金甲蟲”的定義狹窄得多,指的乃2012 年以共和黨候選人身份角逐美國總統的保羅(Ron Paul)那類人。此輩對金價短期波動不聞不問,Trade 這個字用在他們身上,意思是把大量紙上財富轉化成黃金,數十年如一日。金價有起有落、金甲蟲笑罵由人,但當真執行這個典型的Goldbug Trade,數十年經通脹調整后未必能跑贏股市,但比之債券卻不一定失色。
列圖斯眼中的Goldbug Trade 顯為另一回事,針對1900美元買入、1200美元沽出的投資者。按照這個“金甲蟲”定義,21世紀第一個十年,黃金當然大